提倡新“五常”:公仁義誠勤
http://www.caoliu14.com?2010-02-21 16:08? ?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誠
為人之本。誠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社會正常運行的道德基礎。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被儒家稱為“進德修業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
我們經常誠信聯用,“誠”是“信”的內在基礎,“信”是“誠”的外在表現。誠本身強調的是真誠,誠是道德的真,真實無妄,誠最基本的含義是誠于已,誠于自己的本性,真實不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誠”的對立面是偽,是假,偽妄,虛假。所以,“誠”的命題是要解決真偽的問題,是人生、人格的最基本問題。
講誠信是中華民族共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美德。信用危機絕不僅僅是商業危機,而且是深刻的道德危機、精神危機;它不僅破壞經濟,而且腐蝕人心、渙散社會、毒害民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由家至國至天下,一切從修身做起。而修身的起點是“誠意”,要從根本的心、性修養起。“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心性是內在的,根本的,修養內化到心性才算修養到家,所以也是修養的目標。心性不正,學一些政治用語,那只是外在的,只用來修飾門面,這就叫不誠。儒家也要求官吏講誠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古人強調“誠為本,術為末;誠則人多自附,術則物終不親。”這是對的。現在社會上有一股風,津津樂道如何弄權術、耍手腕,介紹歷代名人的“謀略”、“智慧”、“權術”的書一套一套層出不窮,充斥書攤,有的簡直就是改頭換面的“厚黑學”,卻美其名曰“領導藝術”。干部、政治家,尤重真誠,只有真誠才能取信于民,提高公信力,推動社會風氣好轉。弄權術可以忽悠、耍弄人于一時,但“終不親”——被人民和歷史所疏離。舍“誠”逐“術”是“講正氣”所應拒斥的,如果讓它占了上風,我們的民族正氣就遭玷污了。可怕的是受污染的一部分人還總以能耍手腕、善詭辯為聰明,笑誠實人是書呆子、傻瓜,這是善惡是非顛倒的大不智。
![]() |
責任編輯: 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0-01-13“非可行性報告” 值得提倡
- 2008-11-20綠色消費理念:提倡以手絹替代紙巾
- 2008-11-20提倡以手絹替代紙巾
- 2008-01-21提倡文明科學健康的飲酒習慣 勸酒逼酒之風不可長
- 2008-02-25提倡交通禮讓文化 "讓"出社會和諧
- 2008-03-14提倡鮮花掃墓文明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