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題目我想講一下諸葛亮的等待和無奈。諸葛亮自己曾經說過“不求聞達于諸侯,茍全姓名于亂世”這樣的話。可是實際上諸葛亮真的不想出世做官嗎?如果他不想做官,為什么會到南陽隱居?南陽這個地方正好是東西南北交界的要沖之地。如果諸葛亮真要隱居,為什么不找一個真正偏僻的地方呢?三國時期的南陽一帶包括現在湖北的襄陽和河南的南陽,是湖北、河南交界之地,也就是往西進巴蜀,往東下長江,往北走中原,往南去兩湖的軍事要地。諸葛亮在這個地方隱居,其實更像是在這里等待,等待賞識自己的“老板”。那么,為什么最后是實力最弱的劉備挑中了諸葛亮,而諸葛亮也只好跟隨沒有什么資本的劉備去打天下呢?
在東漢末期,社會上選拔人才主要看的是家世。諸葛亮的家世并不顯赫,世代沒有做過大官,所以有實力的勢力是不會特別關注他的,諸葛亮再有才能也進不了洛陽、許昌、河北那些人的視野,如袁紹、曹操等。其實當時中國大多數的世家才子都投奔了洛陽和許昌這樣的地方。那么偏安東南那一帶的孫權呢?他所用的多是江東本地的人才,也沒有把諸葛亮這樣的外來戶納入視野。因此,當時能重用諸葛亮的,就只有一個居無定所,被別人趕得到處跑的劉備了。而諸葛亮,也只能忠心耿耿地為劉備服務。
三顧茅廬以后,諸葛亮成了劉備的軍師,對他而言最無奈的是什么呢?我剛才已經說了,就是他要面對的三個主子——必須考慮到劉備兩位結義兄弟的態度。關羽和張飛從開始就不信服諸葛亮,因為他們最早和劉備一起打江山,現在一下子出來一個諸葛亮,什么事都歸他管,我們哥兒倆倒什么事都沒有了。所以后來入蜀,派關羽把守荊州,實際上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如果讓關羽呆在成都,他肯定是覺得我的資格老,諸葛亮很難像對待其他官員那樣對待當年跟劉備一起創業的關羽和張飛,這肯定是當時他最大的無奈和苦惱。后來關羽和張飛死去,這其實對整個蜀國來說,尤其對諸葛亮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到后期,關羽和張飛無論對劉備還是對諸葛亮,作用都不是特別大了。打個比方,諸葛亮就好像是現在公司用高薪請來的一個職業經理人,他必須將一個家族公司改造成正常的公司,這就必須克服原來家族公司的許多弊病,原來的家族公司是一個松懈的公司,所有權和經營權混同,不但董事長常常干涉具體經營,另外幾個股東也會指手畫腳,亂出主意,你還沒有辦法阻攔。所以我說,諸葛亮的無奈實際上是對關羽、張飛這種和老板一起創業的元老的無奈。
![]() |
責任編輯: 金婷 |
- 2008-01-21世界上最后一個獨立封建王國
- 2008-01-21人文禮教與封建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