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身殘志堅愛心回報社會的田子君,山東省勇救落水兒童的好少年楊利,安徽省用誠信打造藍天的劉亮,云南省用一生去丈量正義與忠誠的女檢察官楊竹芳,江西省悉心照料癱妻十八載的許志勇……最近,“中國好人榜”打造的“明星”如雨后春筍,月月揭曉。他們或許沒有豐功偉績,或許不為人所知,但這些平凡的“身邊好人”身上都綻放出頑強的生命力之花。
好人的標準是什么?這個被人們討論了無數(shù)次的話題,至今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每個人心里都有自己判斷好人的標準,但不可否認的是,只要是存好心、做好事的人,都算好人。只要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身邊好人”。
有人問到:世界上為什么要存在好人?我們可以假想:如果每個人都自私自利,只顧自己,那么沒有人會扶起跌倒的老人,沒有人勇救落水的兒童,甚至對自己的親人都冷漠無情……那樣的社會不再有愛,也不會有情。人們的道德觀、感情觀將無從談起,社會也將無進步可言。好人的存在,使愛這個字變得形象而豐富起來,讓人們懂得了怎樣去愛自己、愛別人、愛國家、愛事業(yè)、愛生活……所以,好人不僅為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帶來了實際的幫助,同時也促進了社會和諧和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好人傳遞著愛的力量和文明的接力棒。
不僅是現(xiàn)在,“鐵人王進喜”、“人民的勤務員雷鋒”……這些已成歷史的“好人”同樣成為了現(xiàn)代人學習的典范,有的還被納入了中小學語文教材,他們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創(chuàng)造了永恒的道德價值,他們的精神對現(xiàn)代人道德觀念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后來的人們把他們的品質作為審視自己言行的參照。可見,好人精神并沒有因時代變遷而消失,是每個時代都需求的,好人精神的廣泛流傳也正好說明了:好人的生命永不褪色。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社會和群眾的大力褒揚也是對好人精神的鼓舞。在宣揚好人精神的同時,各類評選活動的開展,也為好人們帶來了一定的物質上和精神上的獎勵,并為好人精神的發(fā)揚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由此得出,好人與社會和群眾良性互動,受到社會和群眾廣泛認可和崇尚,好人精神的生命力蓬勃旺盛。
當代的中國,“身邊好人”率風氣之先、垂道德之范,用高尚的品質詮釋著道德的深刻內涵,用持久的善心抒寫了人生的華麗篇章。但我們不能僅僅寄望于他們,而應該從自身做起,樹立以“學好人、做好事”為榮的道德觀,把中國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傳承下去,爭做新時代的好人。 作者:王麗
![]() |
責任編輯: 趙舒文 |
- 2010-01-22三明尤溪開展“向好人學習”活動
- 2010-01-14和諧之花孕育出身邊好人 和諧之花競相開放
- 2010-01-14向“五心”好人學習 踐行中華民族美德義舉
- 2010-01-07阜陽召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交流座談會
- 2010-01-05三明父女同登“好人榜” 展新時期孝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