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慈善的視野里,捐款人和從事慈善事業的機構都不應有道德優越感,而社會,也不應以道德的視角去打量他們。
新年剛開始沒幾天,就有一條消息讓某些國人“很受傷”。美國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教授宣布,耶魯2002屆畢業生張磊已經承諾,將向耶魯大學管理學院(SOM)捐贈888.8888萬美元。這是到目前為止,耶魯管理學院畢業生捐贈的最大一筆個人捐款。
張磊1972年出生于中國,1989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金融專業,1998年申請到耶魯管理學院讀研究生。他學有所成,畢業后到紐約華爾街闖蕩,并以橫貫耶魯管理學院的一條道路(Hillhouse)命名,創辦HillhouseCapitalManagement(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2005年,張磊又回到中國發展,其投資基金運營的總資產已經達到25億美元。在談到捐款時,張磊說:“耶魯管理學院改變了我的一生,我在這里學到的不僅僅是金融或企業家精神,還有給予的精神。”顯然,張磊的言行表面上還是遵循了“知恩圖報”的邏輯。不過,網民順著這一邏輯,指責他既然生于斯長于斯如今還發展于斯,為何不報恩于同為母校的中國人民大學?激憤之余還對他進行“人肉搜索”,聲稱張磊此舉簡直是“扒了中國教育的內褲”,讓中國高校的臉面無處可擱。而蹩腳的評論員則在電視上為張磊和“受傷”的觀眾打圓場,說張磊其實還是有中國文化情懷的,“張磊之所以選擇捐贈888.8888萬美元,是因為數字8在中國文化中有特別含義”,表明他并沒有忘本。
“知恩圖報”是廣為國人欣賞的行為,也是我們所熟悉的慈善內涵,但要解開“張磊捐款門”的情感糾結,還得淡化甚至消解慈善就是“報恩”的傳統觀念。其實,張磊未必沒料到其善舉將引發的風波,而此風波也未必不是他所期待的。這樣說,不是為了把他坐實為“小人”,而是為了說明:慈善既可以是“報恩”,也可以是“逐利”。從“逐利”的角度看,張磊當然會把巨額善款捐給世界名牌并且在美國上流社會擁有廣泛精英人脈的耶魯。
![]() |
責任編輯: 趙舒文 |
- 2010-01-21云南3000多單位吊唁英烈 省慈善總會今起募捐
- 2010-01-18世界需要慈善
- 2010-01-082009年“中華慈善獎”評選表彰活動正式啟動
- 2010-01-06虎溪社區黨委:成立“慈善基金會”
- 2009-12-30晉江市舉行第七個“晉江慈善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