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僅憑富裕、知識和技能,并不能保證一個社會的安全,更需要人心靈中的善良,需要美德,才能維系一個社會較好的運轉。周公建立禮樂制度,用秩序規約人的外在行為,用文學藝術陶冶人心,塑造美德,培育人精神中的高貴品格,對西周社會的進步產生了獨特的作用。
這是通過文學藝術的陶冶,在人心的內部建設起一個新世界。從方法論說,這是創造出從人心的內部來約束和建設自身的方法,既作用于人的個體生命,也作用于社會。距今3000多年前,釋迦牟尼、孔子、耶穌這些塑造人類精神的圣人都還沒有誕生,周公用文藝來塑造精神的方法先之問世了,每思于此,我都對周公肅然起敬,對文學藝術滿懷敬忱!那就是鳳凰涅槃。
周滅商后,可以是一個武力征服者、財富占有者,周公選擇了當精神的建設者。中國人講“文以載道”,說文章與文學是用來表達和傳播真理的。中國“政”字由“正文”構成,意為要用光明正大的文化去治理社會,而不是用武力和霸道統治社會。文的熏陶使人文質彬彬,并使克服黷武成為社會正統價值觀。這些都在3000多年前開始了有意識有組織的大規模的社會實踐。
周代創造了青銅器的黃金時代,最突出的“國之重器”就是青銅鼎,漢語“鼎盛”描述的就是這個時期。周代還孕育催生了鐵器時代。鐵器的使用為人們創造或占有更多財富帶來了便利,這個時期周天子逐漸無力號令諸侯,諸侯國之間發生戰爭,戰車隆隆、烽火燭天,戰爭帶來的災難打碎了人們的生活。民間殺人不以為罪,搶劫盜竊不以為恥者大有人在。
這是又一個追逐財富、武力、權勢的時代,詩歌音樂沒有人提了,文學藝術是死了,所謂“禮崩樂壞”!這時,孔子出現。從上古到春秋中期的詩歌,據說有3000多篇,孔子收集編纂了305篇,這就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它是中國日后其他一切文學作品的源頭。那是又一次鳳凰涅槃。
今天回頭一看,多少宏偉的宮殿倒塌了,多少雄強的帝國崩潰了,多少曾經繁榮的經濟消失了,但《詩經》沒有消失。兩千多年間,它是中國讀書人必讀的教科書,對塑造中國人的道德良心一直發揮著不可或缺、無可取代的偉大作為。
在我看來,文學藝術最大的社會作用,是在錢財橫行、權勢霸道、人的精神流離失所的地方,發揮拯救人心的作用。人的能力,包括經濟能力和科技能力,都如同一個“器”,具有工具的特征,而一切工具都是可以用來干好事,也可以用來作惡的。因而在一切工具之上,應該有能駕馭工具的東西,這種東西就是人心的善良品質,它是唯一可以阻止這個世界倒塌的東西。文學藝術最重要的作用,便是呼喚與塑造人心的善良,而不是相反。
我以為,當今能夠拯救這個世界的,不是經濟,也不是科技,而是人類的善良之心。文學藝術,則可以為呼喚和塑造人的良心,發揮應有的作用。(王宏甲)
![]() |
責任編輯: 趙舒文 |
- 2009-12-21文學中譯西 已成一道坎?
- 2009-12-21“手機文學”會否迎來井噴?
- 2009-12-11瓦西里耶夫再次摘取俄羅斯文學最高榮譽獎項
- 2009-12-11用錢衡量文學很悲哀
- 2009-11-11海峽兩岸兒童文學交流20周年紀念筆會在武夷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