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對社會的作用——在巴黎中法文學論壇上的演講
2009年11月25日,首屆中法文學論壇在巴黎開幕,中國作協主席鐵凝率6位作家與代表法方的8位作家、漢學家進行文學對話。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孔泉大使蒞臨開幕式,他說:“希望能夠有深入的交鋒,使大家在不同的國度里,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對一些人類面臨的共同的問題進行探討和交流,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這非常有意義。”王宏甲是參加論壇的中國作家之一,他去年曾參加首屆中日韓文化論壇。以下是王宏甲在巴黎的發言。
參加這個論壇,有機會向法國的作家、評論家、哲學家,以及法國的中國研究專家學習,我很幸運。最初我準備的發言,主題是文學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有關方面建議我對題目略加修改,讓我講講中國作家應如何關注社會。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這個話題,應該說是多數中國作家所關注的。這種關注,是同中華民族一個半世紀以來的命運相聯系的,民族災難之重,痛苦之深,不能不關注。中國改革開放時期,正碰上一個計算機時代在全球出現,面對各種陌生事物和錯綜復雜的局面,當代作家也不能不關注社會,這就構成了中國文學的一個主流基調。
從我個人的體會來說,我這些年特別留意的是,要想能有比較開闊的眼光去關注社會,我就應當向世界各國的文學藝術家學習,向五千年來一切優秀的文化學習。我相信古往今來一切為了使人成其為人的偉大奮斗和努力,都值得我深深尊敬,并且能夠賜予我力量和智慧。
100多年前,法國藝術家羅丹說:“我們這個時代是技師和工廠主的時代,而絕不是藝術家的時代。在現代生活中,追求的是功利。”他說,“心靈、思想、美夢,再也沒人提了。藝術是死了。”在這里,羅丹關心的顯然是社會許許多多人的心靈、思想和美夢。
今天是不是比羅丹的時代更好一些呢?我看到,我們似乎并不比羅丹幸運。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羅丹所說的情況并沒有得到改善,反而在全球加劇了。現在不僅是羅丹說的“技師和工廠主”的時代,還是金融家和財團的時代。科技的大規模的開發力量,使全球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化。就在本月14日,威尼斯居民為自己的水城舉行“葬禮”。威尼斯城的排水系統是很發達的,但當初的建筑師并沒有預算到今天地球環境的整體惡化,溫室效應導致的海平面逐年上升,嚴重威脅著威尼斯的存在。科學家預言威尼斯城將被淹沒看來已不是不可能。加上畸形發達的旅游業排擠了其他產業的生存空間,基本生活物品的價格持續上漲,許多人離開家園,威尼斯人口已減少到不足6萬人。“葬禮”中,一艘粉紅色的鳳尾船載著一具棺材,由數十條小船護送,沿威尼斯大運河蜿蜒前行。最后,抬柩人打碎棺材,取出一面繪有鳳凰的旗幟。這意味著威尼斯人并不甘心這座心愛的水城死去。中國人對這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期望是看得懂的。在我看來,鳳凰涅槃寓意便是:只有人類的精神、價值觀再生,威尼斯才可能從災難中復活。
![]() |
責任編輯: 趙舒文 |
- 2009-12-21文學中譯西 已成一道坎?
- 2009-12-21“手機文學”會否迎來井噴?
- 2009-12-11瓦西里耶夫再次摘取俄羅斯文學最高榮譽獎項
- 2009-12-11用錢衡量文學很悲哀
- 2009-11-11海峽兩岸兒童文學交流20周年紀念筆會在武夷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