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龔高健博士建議,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對生態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確定合理的生態補償標準。適當提高“兩江流域”補償標準,專項用于閩江、九龍江流域重點整治項目。同時,要參照晉江、洛陽江流域的補償辦法,由兩大河流下游受益縣(市、區)按用水量比例等,合理分攤生態補償費用。對我省其他江河流域,如木蘭溪、交溪等,盡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同時,還應逐步提高土地、道路、海域等領域的生態資源補償標準。
為“限塑”建立環保基金
“限塑令”的本意是減少資源浪費、控制白色污染,但實施以來卻出現連卷塑料袋大增等新問題。廈門大學海洋環境科學學科教授焦念志說,塑料袋白色污染依然存在,這種現象將打擊人們的環保熱情和社會責任感,影響減少資源浪費、控制環境污染的目標。
他建議,有關部門要完善機制,盡快制定必要的監督措施或相應的補充規定,避免讓銷售塑料袋成為商家盈利的手段;推行塑料袋的替代品,除了倡導消費者自帶購物袋外,還應開發推廣紙袋子等替代品;建立“限塑環保基金”,要求商家將出售塑料袋的盈利部分回饋給環保事業,共擔環保責任。
建設生態型新農村
環境污染嚴重危害食品安全、生態安全和人民健康。一些專家建議,要加強農村環境污染整治,建設生態型新農村。
民建福建省委員會副主委程思怡建議,要建立農村環保的長效管理機制;加強生態環保科技的推廣和應用,發展綠色農業;加大對畜禽養殖業面源污染的治理與產業規劃力度,對養殖業糞便無害化處理制定條例、監管到位,并給制成有機肥企業政策性補貼;加大對農村中小企業的污染監管和治理力度,嚴把項目引進關,加強污染源的集中治理。
一些民革福建省委員會委員建議,建立綠色GDP核算體系和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評估指標體系,將農業生態環境成本和農業生態環境效益納入考核體系;多層次、多渠道籌集資金,確保循環農業資金的增加;建立促進循環農業技術開發與推廣的機制,鼓勵民間設立循環經濟技術研發機構,推進循環農業技術入戶。(記者潘園園、通訊員巍然)
![]() |
責任編輯: |
- 2009-10-29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 2009-09-03家在海西生態美 青山秀水綠如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