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凱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強力打造爐山循環經濟區的戰略決策。以爐山循環經濟區為平臺,以凱里經濟開發區(西區)為依托,加快實施工業企業“退二進三”,將城區的工業企業搬遷到爐山循環經濟區和凱里經濟開發區(西區)進行技術改造和發展。
據介紹,近年來,凱里已先后投入工業企業異地搬遷技改資金4.93億元(含企業自籌部分),啟動實施了奮達公司、三辣明洋、雙倪醬菜、康爾佳藥業、瑞安水泥、豐球磁材等6戶工業企業的異地搬遷技改工程。
目前,三辣明洋公司異地技改項目已建成投產;豐球磁材公司異地技改項目完成投資6200萬元,完成工程總量的96%;瑞安水泥公司異地技改項目完成投資3.4億元,完成工程總量的95%;康爾佳藥業公司異地技改項目已完成投資4200萬元,完成工程總量的86%;雙鯢醬菜公司異地技改項目完成投資750萬元,完成工程總量的45%;奮達公司異地技改項目完成投資2900萬元,完成工程總量的40%。
“在今后招商引資方面,對于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多的黑色GDP企業,凱里將一概拒之門外。以后要以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理念為指引,設立進入門檻,變招商引資為選商引資。”凱里市市長洪金洲說。
以旅游為龍頭的第三產業被作為新興的朝陽產業加以培育發展。在加快巴拉河、香爐山等為主體的重點景區景點建設的同時,啟動建設了裕豪五星級大酒店、凱里民族風情園、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民族旅游商品市場等項目。
據統計,2008年,凱里市共接待游客353.56萬人次,同比增長119.25%,全市旅游收入達36.66億元,同比增長114.05%。在旅游業的帶動下,凱里房地產、金融、保險等服務業迅猛發展,去年,凱里市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29.03億元,占全市GDP總量的49.3%。
生態宜居新凱里
在減少凱里污染源,大興綠色經濟的同時,凱里加大力度實施環保減排工程,建設了日處理能力為5萬噸的凱里市龍頭河污水處理廠。日處理3萬噸的第二污水處理廠也破土動工,預計2010年6月投入運行。總投資1.06億元的凱里市液化天然氣管道項目一期工程已完成,改進了凱里市的能源結構。
針對凱里市的煙塵污染問題,出臺了《凱里市二氧化硫污染防治方案》,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禁燃區內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拆除、改造各類鍋爐、灶具32臺(套)。這些舉措減少了凱里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改善了空氣質量,有利于創造舒適宜人的居住環境。
與此同時,凱里不斷加強城區綠化和清違還綠工作,目前,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6%,綠地率達34%,人均公共綠地達到7.44平方米,成為了全國41個綠都之一。一年中空氣質量達到優和良好的天數占到了95%。
綠色為這座青春的城市增添著魅力和榮耀:近年來凱里先后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省級文明城市、省級衛生城市等稱號。生態環境優勢已逐漸成為凱里市的比較優勢之一。
“凱里是一座可以呼吸到綠色的城市,是一座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初來凱里的外地人感嘆。
“抬頭見綠,起步聞香,樹越來越多,景越來越美,整天像生活在畫里一樣。如今,凱里的早晨是被鳥兒叫醒的。”生活在凱里的一位市民感言。
依據凱里描繪的生態文明城市藍圖,到2015年,凱里城市將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以上,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以上,空氣污染指數≤100的天數每年達到300天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0%以上,公眾對環境滿意率達到80%以上。達到城市環境舒適優美、經濟結構更趨合理、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民族文化紛呈多彩、生態觀念顯著增強、鄉村生態良好生活文明六大目標。(記者 陳丹 熊誠 楊志剛)
![]() |
責任編輯: |
- 2009-09-28按生態文明要求建設新農村
- 2009-08-17中國首份省市區生態文明水平排名出爐 福建第五
- 2009-09-28國內外生態文明研究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