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區鎮村三級就業服務網絡,加強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服務指導
■研究并出臺扶持企業發展措施,幫助企業努力實現多投產少裁員不減薪
文明風3月5日訊(通訊員 吳會明)3月4日,集美區僑英街道東安村民王新華來到駐地一家公司報名上班,他是日前集美區舉辦失地失漁人員專場招聘時,61家企業提供150多個崗位,2100多人應聘21人錄用中的一員。據悉,為切實做好征地擴張、海域退養和農村城市化建設新增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與培訓,今年集美區從政策鼓勵、完善網絡、免費培訓、引導就業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工作機制,全年爭取完成像小王這樣轉產就業的農村勞動力轉移1500人、培訓900人目標。
今年起,集美區全面落實企業招收本地農民工保險補差,鼓勵企業招收當地農村富余勞動力,通過多渠道、多形式擴大就業,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去年,集美區先后共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人數3289人,培訓1781人,分別超額完成年初的計劃任務數,全年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060元,同比增長11.7%,農民人均純收入繼續領跑全市乃至全省。其中,農民工資性收入達5073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5.99%,成為集美區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2009年集美區想方設法繼續努力讓農村富余勞動力充分就業,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確保在去年的基礎上增長9%,其中工資性收入計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一半以上比重。
為實現這一目標,今年集美區積極推出“突出技能、企業訂單,市場運作、政府買單”工作模式,全面推行《集美區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考核獎懲辦法》。繼續對“人才超市”在每月逢18號免費開放,為駐地企業和廣大農村富余勞動力、失地失漁農民等求職人員搭建起長期交流與服務平臺,讓更多的待業青年、“村改居”和失地失漁群眾等轄區農村富余勞動力,盡快實現求職就業、轉產轉業夢想。集美區就業服務中心主任陳國裕告訴筆者,今年將不斷完善區、鎮(街)村(居)三級就業服務網絡,加強對農村富余勞力就業服務指導。發揮“公司+基地+農戶”帶動作用和舉辦崗位技能培訓,拓寬轉移渠道。
另一方面,結合轄內擁有集美、杏林兩個國家級臺商投資區實際,加強政府相關部門與金融、企業溝通協調,在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下,群策群力積極應對,創造更多有利的企業發展環境,研究出臺扶持企業經營發展有效措施,幫助企業解決困難轉危為機,力求使企業實現多投產、少裁員、不減薪。集美區副區長張劍鳴說,牛年,企業生產發展與農民工就業培訓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將充分發揮與企業聯系作用,加強企業用工需求調研,由區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及工會等部門,定期組織召開重點用工企業聯席會議,了解和掌握企業各個時段用工需求,千方百計破解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產就業難題。
新聞鏈接》》
今年集美區8類就業對象受優待
又訊(通訊員 吳會明)2月5日,筆者從集美區勞動培訓就業服務中心了解到,為進一步扶持城鄉就業困難人員,促進和幫助其盡快實現就業再就業,結合廈門市就業援助政策調整,今年,集美區就業援助對象主要瞄準8大類對象,且從今年1月起開始實施。
據了解,從今年起,就業援助對象主要對轄區在勞動年齡段內,有勞動能力、就業愿望的8類人員,主要包括男50歲以上、女40歲以上的居民、持《殘疾人證》的居民、低保人員、連續失業一年以上的居民;已參加失業保險并連續失業一年以上的農村進城務工勞動者、退養漁民和被征地人員、城鎮零就業家庭成員等。
上述8類人員今年在勞動保障工作站申請登記、確認并經審批后,即可享受相關再就業政策:今后各類用人單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六個月以上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政府將給予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補貼。而由政府投資開發的公益性崗位安排就業困難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及工資性補貼。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后經認定并繳納社會保險的,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責編:陳瀟
![]() |
責任編輯: |
- 2009-03-03廈門集美區“農改超”五年內完成
- 2009-03-04廈門集美區第十次全國“愛耳日”活動形式多樣
- 2009-03-04廈門集美表彰一批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
- 2009-03-04廈門集美區全面展開搭車收費明查暗訪
- 2009-03-04廈門集美優待優撫對象及軍人子女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