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3月3日訊(通訊員 吳會明) 牛年3月起,廈門市集美區計劃利用5年時間,全面完成轄區的“農改超”工作。日前,廈門市集美區就此出臺《推廣生鮮超市改造農貿市場工作方案》,原2007年3月《推廣生鮮超市改造農貿市場實施意見》同時廢止。宜建則建,宜改則改,今后,全區范圍內原則上不再新批建農貿市場。
近年來,廈門市集美區農貿市場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特別是在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就業安置、促進商貿流通體系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至目前,轄區農貿市場硬件設施老化、占道經營等問題較為突出,甚至危及食品安全。廈門市集美區實施“農改超”,堅持“政府引導、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市場運作、多元投資、政策支持”的原則,通過新建、改造、關閉的方式,“建”、“改”并舉,構筑以生鮮超市為主體,布局合理,便民、放心的生鮮食品流通網絡。
根據方案,廈門市集美區將現有的農貿市場逐步改造為生鮮超市,新建生鮮超市的選址應符合城市規劃要求,設置在交通便利,人流集中的地方;附建式生鮮超市應設置于建筑物底層空間開敞,柱網整齊的地方,滿足經營使用要求;新城區建設和舊城改造應同步建設生鮮超市;生鮮超市還將納入舊村改造和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從今年起計劃用五年時間,全面實現農貿市場超市化目標。方案明確了組織機構及職責、實施方式與步驟和生鮮超市的配套措施,以及經營管理規范等。
方案同時規定,集美區經貿部門負責組織商業企業與各街鎮進行項目對接;集美工商負責指導項目建設,牽頭組織生鮮超市標準驗收;區發改部門負責市場產業布局預審、項目備案和審批;集美規劃分局負責編制生鮮超市網點的布局規劃,對轄區內規劃的生鮮超市網點予以審定并指導實施;區財政部門負責補貼經費預算,確保扶持資金落實到位;區城市行政執法局負責組織取締占道市場;區農業部門負責蔬菜基地建設,引導種(養)植大戶與超市、改造后的農貿市場建立產銷聯盟。
遵循先易后難,循序漸進,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集美區的“農改超”工作具體分試點啟動和全面鋪開、攻堅階段,檢查驗收三個工作階段實施,即2009年至2010年,主要是組織開展市場調研、宣傳發動和新建項目,“以新逼舊”抓好新建項目的試點,各鎮、街每年要確定1-2個項目,并推動實施;2011年至2013年,完成全區農貿市場的改造、關閉及生鮮超市的建設工作;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主要是鞏固和完善改造工作成果,并予以檢查驗收。
相關鏈接 >> >>
●“農改超”財政補助 補助資金由市、區兩級財政按現行財政體制分成比例分擔。即農貿市場改造清場的財政補貼,由財政按市場經營面積向市場開辦單位撥付每平方米200元的補貼;改造農貿市場的財政補貼按生鮮經營面積,給項目經營者每平方米150元補貼;對現已投入經營且經營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業態,可參照改造模式申請補貼;關閉農貿市場的補貼由財政按市場經營面積,向市場開辦單位撥付每平方米200元的補貼。臨時過渡市場內的經營者一律免征稅收,免繳市場管理費,只繳交衛生費。涉及生鮮超市的營業用電和電量擴容,電力部門予以優先安排。
●“農改超”定義 按照城市生鮮食品產業流通現代化要求及有關規范標準,對符合城市建設規劃和商業網點布局的農貿市場進行改造,同時在經營上引進統一采購、統一配貨、統一定價的“一站式”經銷模式,使之建成以經營新鮮蔬菜、肉類、水產品、禽類等生鮮食品和熟食品、糧油食品、副食品、附帶經營日常生活用品為主要特征的新型超市。
●“農改超”要求 投資主體:投資主體為經注冊的公司,應具有法人資格;服務范圍:經營服務輻射半徑以800米為宜;目標顧客:主要面向服務范圍內的消費人口;經營規模:營業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經營品種:以食品、生鮮食品為主,日用品為輔;經營方式:采取自選銷售方式,分設出入口、統一收銀、統一配送;營業時間:生鮮超市的營業時間應在14小時以上,早晨6:00前開市,晚上8:00后收市。
責編:陳瑋
![]() |
責任編輯: |
- 2009-03-02廈門集美區春耕打假護農行動重拳出擊
- 2009-03-02廈門集美區啟動春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
- 2009-02-25廈門集美區著力壓縮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取得成效
- 2009-03-02廈門集美區34個網點銷售7家下鄉家電
- 2009-02-23廈門集美區杏林街道爭創全國示范街道
- 2009-02-24廈門集美區法院推行發放案件執行救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