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山下的農民專場文藝演出
山澗、小道、鳥語、古鎮,空氣里彌漫著山花的氣息。
一排排錯落有致的兩層樓房,座落在二郎山下天全縣紫石鄉紫石關村川藏線兩旁。
2008年7月23日,"軍民共建文明川藏線示范點"天全縣紫石鄉紫石關村活動室前人頭攢動,人們的臉上都掛著幸福的微笑,一條寫著"紫石關村'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暨創建全國文明村專場文藝演出"的大紅條幅格外引人注目。
"快去看呀,紫石關村的農民搞文藝演出專場了!"十里八村的群眾和前來紫石關村休閑渡假的游客頂著烈日來到紫石關村活動室前。
大暑后群山環抱著的紫石關村在太陽照耀下,仍能感到絲絲涼風的吹拂。
紫石關村活動室前的院壩里的紅色地毯上村民們演出的節目和人們的歡呼聲、掌聲的熱烈遠遠的超過了暑天的太陽。
村姑們在《開門紅》的音樂聲中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拉開了演出的帷幕;一群活潑可愛孩子們表演的《福娃》,表達了他們對奧運盛會的祝福……
觀眾們看著隔壁張家大姐、李家么妹、楊家哥子、王家么兒的演出,陶醉在其中。
"今天的節目,都是村民表演的,大家積極性很高。參加表演的群眾寧愿放棄自家農活,也要參加節目的排練。"紫石關村支部書記馬懷禮介紹到。
"從軍民共建千里文明川藏線示范點及一系列文明創建開展以來,紫石關村面貌煥然一新,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語。今年正在向全國文明村奮進,這是我們的目標。"馬懷禮毫不掩飾自豪地說。
"這次文藝活動,就是要展示紫石關村優美的村容村貌、展現淳樸的民風,表達了對奧運盛會的祝福,以及對爭創"全國文明村"的堅定信心。"村主任朱光華說。
近年來,紫石關村通過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從退耕還林、生態家園建設、茶馬古驛成功打造、小水電代燃料項目實施、穿衣戴帽工程,以及新文化活動室的落成,"五星級文明戶"的創評徹底地改變了全村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村民素質逐年提高,為紫石關村生態旅游發展步伐提供了機遇。目前紫石關村正向著全面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邁進。
發展旅游促精神文明建設
近幾年每逢春暖花開時,紫石關村都會迎來休閑度假的旅游客人,小小的村落里擁有幾十家旅游接待戶。
推開客房窗戶,旅游接待戶孫曉莉用壺澆著窗邊的花草,轉過身,把壺一放,她又麻利地開始折被、抹桌,忙得不亦樂乎。
"嗷、嗷、嗷"小狗在門前嚎叫,門口站著五六個拎著行李的游客,孫曉莉家又迎來了一波住客。
門檐上"五星級文明戶"獎牌,在陽光照射下,金光燦燦。
"我們也來享受享受'五星級'待遇啊!好像去年來,都沒有這個獎牌。"其中的一個游客發現了門檐上高高掛著的獎牌,與同行人說笑著。
紫石關村優美、和諧、清雅的環境,淳樸的民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村民們的腰包也日漸鼓了起來。
鄉村發展靠什么?靠的是村民自己。紫石的鄉村干部們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紫石關村先后舉辦多期禮儀、廚藝、法制知識培訓,提高了農家文明接待能力和村民的就業技能。
僅2007年,就開展禮儀培訓5期,參課人員500人次;廚藝培訓1期,參加人數84人。通過一系列培訓,紫石關村接待戶的服務理念有了轉變,文明服務更加周全,有力地促進了村民增收。曾到紫石旅游的四川農業大學教授特意為該村寫下感言:"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家和鄰安,民風淳樸,真乃人間之樂園也。"
![]() |
責任編輯: |
- 2008-07-28四川“橋堅強”的喜劇性由何而來?
- 2008-07-24四川廣元評選表彰"抗震救災優秀市民"
- 2008-07-08先行先試 龍巖市精神文明建設更上一個臺階
- 2008-07-24努力打造閩西特色精神文明建設品牌
- 2008-07-09省委文明辦主任朱清參觀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