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面對十分嚴峻的局面,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舉國上下迅速行動起來,投入抗震救災斗爭。曠世罕見的生命大營救,歷經險阻的千里大馳援,處處涌動的愛心大奉獻,源源不斷的物質大保障,共克時艱的社會主義大協作,展現了改革開放30年后偉大祖國的新風貌。事實證明,改革開放為抗震救災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強大的精神力量、良好的社會條件和有利的國際環境。這場空前的自然災難,絲毫不能改變而只能進一步激發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雄心壯志。
抗震救災斗爭彰顯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在波瀾壯闊的實踐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不斷豐富和發展黨的執政理念??拐鹁葹亩窢幹悬h和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原則,就是一個生動例證。在第一時間,胡錦濤總書記立即作出盡快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批示;溫家寶總理迅速飛抵災區,強調當務之急是救人,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盡百倍努力。廣大干部和黨員沖在一線、人民子弟兵奮不顧身、白衣天使臨危不懼、各行各業人員迎難而上搶救和保護生命的感人場景,確立國家哀悼日、向遇難同胞下半旗的舉國同悲,安置災區群眾、嚴防災后疫情、排查監控水患、搶修基礎設施、做好恢復重建準備等工作的全面推進,都是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莊嚴宣示,都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具體體現。
抗震救災斗爭檢驗了我們國家不斷增強的應對特大突發事件的能力。經過30年改革開放,我國法制及各項體制機制不斷完善,這使得黨和政府能在特大地震發生后的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和部署;信息發布快捷、開放、透明;運籌、調控、指揮有力有序有效,各系統、各方面快速運轉,全民動員,舉國救援。經過30年改革開放,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這使得國家能在短時間內撥出數百億巨資投入抗災搶險和災后重建,調集大量裝備、器材、食品、藥品源源不斷運進災區;許多尖端技術及裝備包括人造衛星、雷達光學遙感、生命探測儀等投入使用,使抗震救災獲得高科技的有力支持。經過30年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社會得到全面發展和進步,這使得我們國家能夠在遭受特大災難之際,沒有改變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物價基本保持平穩,社會秩序良好。
抗震救災斗爭展現了中國堅定地走向世界的開放形象。在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條件下,中國堅持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使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國的前途命運同世界的前途命運休戚相關。在抗震救災的整個過程中,中國以開放的姿態向國際社會公布災情信息,感動世界;中國以廣闊的開放胸懷接受國際社會的援助,感謝世界。這使全世界感受到中國的成熟和自信,也增強了人類必須共同謀求發展、共同應對各種挑戰的共識,為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創造了新的契機。
抗震救災斗爭的偉大畫卷,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國家、人民的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的有力見證。事實再一次表明,經受了抗震救災斗爭的大考驗大洗禮,中國人民愈加體會到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愈加堅定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愈加激發了在改革開放的征途上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發展前景的志氣和力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全國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必能奪取抗震救災斗爭的全面勝利,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蔣金鏘)
責編:陳瀟
![]() |
責任編輯: |
- 2008-06-05災難磨礪中的精神成長
- 2008-06-10照徹災難隧道的美德之光
- 2008-06-05[志愿者心得]災難無情、人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