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戲傳承人黃亞水走進杏南中學,手把手教孩子們玩起木偶戲。
集美文藝講堂舉辦“閩南傳統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圖為歌仔說唱傳承人張月萍為雙塔小學的孩子們上課。
答嘴鼓、木偶戲、南音、荷葉說唱等表演形式是閩南民間曲藝的寶貴遺產,這些口耳相傳的藝術要繼續保持“生命力”,需要更多新鮮血液的注入。
為了解決地方傳統文藝人才“斷層”問題,讓閩南戲曲得以一代代保護、傳承下去,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重地——集美開始在轄區中小學設立“閩南戲曲示范點”,為青少年搭建走進、學習地方戲曲的平臺,也為更多師生、家庭打開一扇了解“傳統文化之美”的窗戶。
1月19日,在雙塔小學,集美區中小學“閩南戲曲示范點”授牌儀式正式舉行,集美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區文體廣電出版旅游局、區文聯等單位分別在8所學校設立“示范點”,推廣答嘴鼓、南音、歌仔戲、歌仔說唱、荷葉說唱等傳統曲藝。
>>搭建平臺
讓青少年了解學習傳統曲藝
具體來說,集美區將在廈門一中集美分校、上塘中學、后溪中心小學開設“閩南戲曲(答嘴鼓)示范點”;在杏南中學開設“閩南戲曲(木偶戲)示范點”;集美小學開設“閩南戲曲(南音)示范點”;濱水學校開設“閩南戲曲(歌仔戲)示范點”;在雙塔小學開設“閩南戲曲(歌仔說唱)示范點”;在康城小學開設“閩南戲曲(荷葉說唱)示范點”。
據介紹,這些學校今后將以戲曲社團、興趣小組等形式開展示范點活動,“原則上每學年二期、每周一課”。示范點工作由區委宣傳部牽頭,統籌協調;區文聯各藝術家協會將對示范點開展業務指導,選調懂教學、專業強的老師參加教學,為示范點學生提供參賽、表演機會。
事實上,此前,集美的一些學校已經開設了答嘴鼓、荷葉說唱等課程或興趣班,此次“示范點”的正式設立,將進一步推動閩南傳統文藝教育在中小學的“常態化”,起到“以點帶面”的促進作用。
去年,集美還借助“文藝講堂”舉辦“閩南傳統文化進校園”的一系列活動,邀請陳清平、黃亞水、張月萍等曲藝家與師生互動,以生動的表演,向孩子們展示答嘴鼓、木偶戲、歌仔戲的魅力。
>>挖掘“好苗”
非物遺傳承人深入校園授課
昨天的授牌儀式上,木偶戲藝人黃月嬌,答嘴鼓藝術家蔡紹琪,歌仔戲傳承人張月萍等幾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都來到現場,能在更多青少年中推廣傳統文化,并從中挖掘“好苗子”,讓老藝人們倍感高興。
“ 木偶戲不好學,既要看劇本,又要記動作,但是孩子們都學得很用功,上臺表演的效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從小跟著父親黃亞水各地跑戲臺的木偶戲傳承人黃月嬌在杏南中學教了一段時間的課,她發現有不少孩子喜歡這項傳統曲藝。
來自各學校的老師們,也紛紛就如何更好地進行”示范點”建設提出看法和建議。集美小學在去年5月就啟動了南音培訓班,每周開一節課,由廈門市南樂團成員授課,負責老師說,今后對閩南戲曲的推廣不僅停留在社團和興趣班,還要走進課堂,“這就需要在師資、教材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在九成以上生源為外口子女的濱水小學,就連說閩南話的學生都很少,又如何教孩子們學習閩南戲曲呢?相關負責老師說,我們將從“潛移默化”做起,比如組織學生參觀鄉村的社戲表演,帶他們身處其中感受傳統戲曲的魅力。
戲曲作為一個表演門類,需要展示的舞臺作為發展土壤。 集美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周國治表示,今后每年計劃開展一兩場匯演,為孩子們提供舞臺,并設立獎勵機制,帶動閩南戲曲的學習、推廣氛圍。(廈門日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12-30莆仙戲《春草闖堂》選段入選新年戲曲晚會
- 2015-12-25涵江創新載體開展“莆仙戲曲進校園”
- 2015-12-17薌劇錦歌木偶劇本土潮劇歌仔戲 漳州7個戲曲項目獲得專項資金資助
- 2015-12-17漳州7個地方戲曲項目獲得專項資金資助
- 2015-09-28沙縣以傳統戲曲小腔戲喜迎佳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