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們在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舞蹈興趣班學習。

學生們在莆田十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團體活動室做游戲。
莆田文明網1月15日訊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莆田市秀嶼區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思路,多措并舉、多方聯動,全面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有力推進了創城工作。
■優化育人環境
打造德育品牌
學校是未成年人思想建設的主陣地。秀嶼區充分利用這一平臺,開展“文明禮儀進校園”等主題教育活動,在校園內營造勤講文明的氛圍,引導未成年人養成講文明、懂禮貌、守紀律、勤儉節約的良好行為習慣。
“我們對全區各學校根據不同的校情,分別作為省、市、區‘校園文化建設學校’進行培育,并發揮輻射引領作用。”區教育局副局長梁清火介紹說,秀嶼區通過該載體,打造獨特的校園文化風景線,讓每一個師生言行舉止都能體現學校文明形象,形成立德樹人的優良育人環境。
同時,秀嶼區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抓手,積極創新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設舉措,全力打造德育品牌。在文明校開展“道德講堂”活動,評選了40多位各級美德少年,讓模范先進事跡在師生中廣為傳播,并成為師生學習的榜樣。利用校園文化建設、班級建設等多種形式,通過校園廣播站、“班班通”等多種平臺,通過國旗下講話、知識講座、舉辦“中國夢·我的夢”演講比賽等途徑,組織各種文藝晚會、知識競賽等活動,集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周”活動,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第21屆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全區共有500名師生受到了國家、省和市、區組委會的表彰;區教育局獲得該活動組織工作優秀獎。
■加強陣地建設
引導向上向善
“這里既能免費學習,又可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為孩子課外活動提供一個很好的陣地。”近日,秀嶼區的陳女士帶著兒子莊柏濤到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學習美術、架子鼓。“以前周末,孩子都是看電視,或出去玩。如今,有了這種免費的培訓班,不但豐富孩子的課外生活,家長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一到周末,孩子就會自覺的去活動中心上培訓班。”孩子家長告訴記者。
青少年活動中心作為秀嶼區公益性的青少年校外教育事業單位,于20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活動中心以“面向未成年人、關注未成年人、服務未成年人”為辦學方向,以“培養興趣、彰顯個性、寓教于樂”為活動宗旨,面向全區青少年免費開放,設有舞蹈室、書法室、繪畫室、棋牌球賽、乒乓球室、手工室等10多種功能室。
根據青少年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該活動中心組織青少年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舞蹈、音樂、體育競技、棋藝、科技、計算機、信息技術、手工制作等興趣培養,利用節假日、紀念日開展大型青少年學生群眾性、開放性、社會公益性活動,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目前,活動中心共吸引200多學生前來學習。
除了區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外,2014年起,秀嶼區加大資金投入,在各個鄉鎮的中心學校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依托少年宮,開展實踐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為農村孩子搭建學、玩、樂的新平臺。目前,鄉村學校少年宮實現全覆蓋。
據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許志煌介紹,活動中心和少年宮是集宣傳教育、科技實踐、文體活動、休閑娛樂等公益性為一體的綜合教育實踐基地,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陣地。
■完善輔導平臺
關注身心健康
明亮整潔的團體活動室、柔和寧靜的音樂放松室、輕松快樂的沙盤游戲室……在莆田第十中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高一年級的學生正在上一堂心理健康課。
作為校內心理健康輔導站,該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功能齊全,建立了心理接待室、心理檔案室、心理咨詢室、沙盤游戲等10多個功能室,并配備3名專職心理老師,為本校師生解決在工作、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困惑以及個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莆田第十中學學校黨總支副書記蔡玉芳告訴記者,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除了服務本校師生外,還與秀嶼區人民檢察院合作,創建未成年人心理矯治共建基地,為校外的一些未成年人提供幫助。
去年,秀嶼區還成立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輔導站。這是專為0-18歲未成年人設立的公益性心理服務機構,擁有10多位專兼職心理工作者,設有心理咨詢室、放松室、心理團體活動教室、心理宣泄室等功能室。
該輔導站定期開設健康教育課,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幫助未成年人學習一些基本心理學知識,掌握一些心理調節方法。發揮心理輔導站、咨詢室優勢,傳播心理健康知識,對全區心理健康咨詢室進行業務輔導,起到引領及輻射作用。目前,各學校至少有1名心理教師,各學校都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區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自成立以來,通過心理咨詢、熱線電話、網絡咨詢等多種形式的輔導活動,對未成年人進行成長輔導,輔導未成年人300余人次。通過網絡、電話、現場授課等靈活有效的心理輔導方法,持續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教育活動。
潤物細無聲。各方參與、細心呵護,一項項務實舉措如和煦陽光,伴著孩子們健康成長。(湄洲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