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提升行動
一是推進日常行為規范普及教育。組織開展“灑掃應對”、“ 認星爭優、爭當美德少年”、“日行一善”、“文明小博客”等活動,強化未成年人日常行為養成。二是落實四項集中實踐活動。在清明、六一、七一、十一節日前后分別開展“祭英烈”、“學習雷鋒、做美德少年”展示、童心向黨歌詠展播、“向國旗敬禮”等網上簽名寄語活動。三是廣泛開展“小小志愿者”活動。組織未成年人積極參與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努力踐行“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誠實守信”、“文明上網”行動,主動融入學校、社區(村)等開展的各類關愛、幫扶、解困等善行活動中,從點滴培養,從小事做起,引導未成年人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學校尊敬師長、在社會奉獻他人。
三、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提升行動
一是推進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將閩南話、閩南杰出歷史人物、南音、木偶、南少林、燈謎、陶藝、石雕、茶藝、紙編、閩南服飾、閩南童謠、閩南民間民俗等融入校園文化。引導未成年人學習、傳承閩南文化,用優秀傳統閩南文化陶冶未成年人情操。二是抓好閩南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按照“一校一特色”標準,進一步增加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綠化美化校園環境,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搭建校園文化平臺,濃厚校園文化氛圍,著力營造平等、向善、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環境。三是豐實“我們的節日”閩南傳統文化活動。突出本地特色和亮點,在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節期間廣泛組織未成年人參與“我們的節日”主題實踐活動,宣傳節日習俗,制作節日小報,開展中華經典誦讀和優秀童謠作品征集傳唱,傳承閩南節日文化。
四、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行動
一是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加強市、縣、學校(社區、村)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中心(站、室)建設,建立網上微信公眾互動平臺,整合共享資源,形成工作網絡。二是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設施建設。各級輔導中心(站、室)要加大建設投入,建立包括個別心理咨詢、行為觀察、心理測量、沙盤游戲、個體宣泄、團體輔導等活動室,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斷完善活動功能。三是加強未成年人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建設。學校要配備1-2人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社區(村)要聘請心理咨詢師志愿者;適時舉辦心理輔導教師和志愿者培訓,開展心理輔導師資隊伍進學校、進社區(村)志愿服務活動。四是加強心理健康知識輔導和普及推廣。落實課余時間、節假日免費對未成年人開放制度,規范、健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檔案,暢通心理熱線、心理論壇和網絡咨詢等渠道,舉辦各類心理健康知識輔導和公益行動。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9-10荔城區對社區未成年矯正人員進行心理輔導
- 2015-04-16豐澤區開展關愛幫扶社區困難家庭及流動人口未成年子女活動
- 2015-02-03臺江志愿者走進省未成年犯管教所開展愛心幫教活動
- 2015-01-14未成年灰鶴受傷墜入停車場 好心人報警交林業人員
- 2014-11-26浦城縣關愛未成年,開展模擬法庭進校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