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林信堂已獨自照顧母親5年
核心提示
昨日清晨5點半,鬧鐘響后,家住德化縣蓋德鎮的林信堂就早早起床,淘米洗菜開始做飯。6點,他抱起癱瘓在床的母親,給她洗好臉,一口一口喂她吃飯。把母親中午的飯菜放在電飯鍋并調成保溫后,他才匆忙吃完早飯,騎上自行車趕往6公里外的學校……5年來,這個17歲的男孩每天都做著同樣的事情。他說:“只有母親在,我才有個家,再累我也要照顧好她。”
□本報記者 黃雅珊 通訊員 陳志明 王雙季 文/圖
那年,他才13歲——
母親癱瘓在床 父親車禍去世
走進林信堂母子居住的房子,幾件簡陋的家當盡收眼底:2張小床,1個衣柜,1張破舊餐桌,幾張老式坐凳。“房子是用他爸爸的車禍賠償款買的,沒錢買像樣的家具,連個坐的地方也沒有。”對記者的到來,林信堂的母親章素梅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林信堂的父親家境貧寒,38歲那年,娶了患有癱瘓的章素梅。婚后不久,林信堂就來到了人世。林父靠在縣城打零工賺錢養家糊口,家里再種點莊稼蔬菜,生活雖苦,但有這根頂梁柱,日子還算有盼頭。
林信堂長大些后,開始幫著照顧母親、打理家務,日子漸漸好轉。然而美好的記憶卻在他13歲那年戛然而止。2011年5月的一天,一場車禍帶走了林父的生命,讓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章素梅悲痛欲絕,身子變得比以前更差了。她和兒子相依為命,靠低保金和親戚的接濟勉強維生。
如今,他是小當家——
邊學習邊照料 五年如一日
生活貧困、條件艱苦,林信堂的學習成績卻不受影響,在班里名列前茅。2014年,他順利考進德化縣第三中學就讀高中。章素梅很欣慰,仿佛看到了兒子出人頭地的樣子。然而,學校在縣城,離家6公里,雖然可以寄宿,但面對癱瘓在床的母親,林信堂犯了愁。這一走,母親誰來照料?他的腦中一度閃過放棄讀書的念頭。
好在人間有愛。學校得知情況后,不僅免了林信堂的一切費用,還每個月給他300元的生活補助,食堂也免費為這對母子提供飯菜。從那時起,林信堂開始了兩點一線的生活,每天早上安頓好家里后趕到學校,中午在食堂吃飯學習,下午放學后打包好飯菜趕回家照看母親,晚上總是等母親睡下后抓緊時間溫習功課。
就這樣,小小年紀的林信堂五年如一日,一邊學習一邊照顧母親。
未來,他充滿憧憬——
帶母親讀大學 攢錢求醫治病
也許是由于家庭的變故,剛入學時林信堂有些自閉。大家了解情況后主動關心他,送去家庭般的溫暖。林信堂開始坦然面對不幸,慢慢自信起來,人也變得陽光朝氣。“從來沒有遲到過,學習也很好,成績一直在班級前五名。”在老師和同學們記憶中,林信堂照顧母親和學習兩不誤,許多同學都被他的孝心和精神感動,把他當成學習的榜樣。
“等我將來考上大學,我會把母親接過去,在大學旁邊租間房子,繼續照顧她。畢業找到工作后,我就可以幫母親治病了。”對于未來,林信堂已有自己的打算。幾年前,母親由于長久無法運動得了腎結石,沒錢治療,這成了他又一個心病。他說,他一定會好好努力,通過學習改變自己和母親的命運。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6-05陳玉如:無怨無悔照顧多病的父親
- 2015-06-05洪藝:接力照顧無血緣的殘疾哥哥
- 2015-06-03吳勇: 為了照顧年邁的母親 放棄與妻兒團聚
- 2015-05-18金鼎社區:只為一個約定 志愿者義務照顧病重居民
- 2015-05-18曾南德:老黨員義務照顧"五保"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