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下午,在重慶市綦江區綦江中學考點,考生將準考證拋向空中,慶祝高考結束。
東南網6月11日訊(福建日報)9日,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全部結束。今年中國有942萬考生踏入高考考場。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高考便被賦予一種“改變命運”的色彩。然而,在經歷幾十年“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競爭后,民眾對待高考的態度變得多樣化。
陳先生常年在上海工作,愛人和孩子生活在太原。為了陪孩子高考,每年只回太原兩次的他今年專門向公司請了假。“高考對于孩子來說很關鍵,我應該陪著她一起過。”陳先生說。
盡管如此,陳先生并不認為高考是孩子唯一的出路。“我不想讓她在高考上背負太多壓力,只要努力了,不要糾結結果,享受過程就好。”陳先生說,通過多年在外打拼,他體會到人生的道路很長,高考的成敗并不能決定人的一生。
對比每年在高考考場外等候的家長人數,也可以看出人們心態的變化。在太原五中考場外執勤的張警官告訴記者,往年開考前都有一大群家長圍在校門口,警察忙著維持秩序。今年陪考的家長明顯少了。張警官說:“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家長對待高考的態度。”
在中國,一些創業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讓家長們相信高考并非孩子唯一的出路。中國也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動大眾創業,為孩子成才搭建多元立交橋。
盡管如此,高考在中國的地位仍然難以撼動。而比學生更加緊張的則是家長。“孩子辛辛苦苦十幾年,如果高考沒考好,這十幾年的努力不就白費了嗎?”太原人郭女士說。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高考仍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們以后的道路。為此,中國政府大力推進高考改革,保障高考公平。如備受爭議的高考加分項目今年“大瘦身”,全國性加分項目已按要求全部調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項目也將從2014年的95個陸續減少到2018年的35個。
專家指出,政府一方面應該繼續推進落實招生考試制度改革,轉變多年來的應試教育模式,真正將培養能力、提升素質作為重點;另一方面也應引導學校、家長和學生理性對待高考,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們成功成才的道路更多些。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6-11成才道路多元:民眾多角度看高考
- 2015-06-08福清市“高考直通車”活動正式啟動
- 2015-06-04海滄區高考“愛心車”報名啟動
- 2015-06-04福安:10條線路公交車助力高考
- 2015-05-26愛心直通車助力高考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