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莆田5月8日訊(荔城區委文明辦 朱曉波)走進莆田荔城區最偏遠的農村初級中學——埕頭中學,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美麗的校園風景畫:一條鵝卵石鋪成的甬道蜿蜒向前,兩側綠化帶上的草坪青翠欲滴、樹木迎風招展,幾幢嶄新的教學樓在春日的陽光下顯得格外耀眼,偌大的運動場上,學生們正在紅色塑膠跑道盡情地奔跑、跳躍......這是該區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結出的碩果之一。
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上好學、讀好書,公平擁有追逐夢想的“翅膀”,荔城區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確保區財政對教育投入實現“三個增長”,助力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優質發展。
該區著力組織實施教育布局結構調整、中心城區(集鎮)擴容、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和校舍安全改造“四大工程”,2012年以來,累計投入3億多元,新建學校9所、改擴建學校23所,新建校舍面積19多萬平方米,擴大校園面積超過500畝,新增校園綠化面積8萬多平方米,新建塑膠運動場26個,新增優質學位超過8000個,“美麗校園”成為該區城鄉一體化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該區著力破解薄弱校發展難題,對農村教育的資金投入、師資補充、教師待遇實施三大傾斜扶持政策。3年來,義務教育資金超過80%投向農村,近幾年新招聘的351位教師近80%安排到農村任教,對偏遠農村教師實行農村補貼和交通補貼,目前每人每月補貼已超過300元。關注薄弱學校發展,更關愛弱勢群體。投入巨資在城區黃金地段新建1所特殊教育學校,對殘疾學生讀書、生活實行全免費;對家庭困難的學生給予減免學費、生活補助,不讓一個孩子因為經濟困難輟學;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開辟入學綠色通道,享受與當地學生同等待遇;對留守孩子開展結對關愛行動,該區被評為全國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示范區。
為推動義務教育實現更高水平的均衡,該區啟動了統籌城鄉教育資源配置改革。在實行“小片區管理”、“百校幫百校”的基礎上,組建了麟峰小學、梅峰小學等五個教育集團,城鄉學校共同發展的機制進一步完善。繼實現“人人通、校校通”之后,該區基本完成“班班通”,11所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實現全覆蓋,使偏遠農村學校師生也能與城區師生共享到優質教育資源。值得一提的是,該區還將教育均衡關口前移,6個鎮街都建立了一所市級以上示范獨立園,村村建成公辦規范幼兒園,實現學前三年教育全覆蓋,使城鄉每一個孩子從幼兒階段就享受優質公平的教育。
近日,荔城區被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授予2014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荔城區教育局局長卓金盾指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依然在路上,讓每個孩子公平“追夢”,是荔城教育人矢志不渝的追求。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09東僑均衡教育28日迎接“國檢”
- 2013-10-15集美后溪中心小學:“均衡教育”從“走教”開始
- 2012-11-21廈未來3年投30.7億建中小學 市民期待均衡教育
- 2009-12-21莆田后卓中心小學重視均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