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石心腸”并非“無情無義”
成語鐵石心腸亦做鐵腸石心、鐵打心腸或心如鐵石。如今,人們常將其作為貶義,比喻心腸硬得像鐵和石頭一樣,冷酷無情或無情無義。唐·皮日休《桃花賦序》:“貞姿勁質,剛態毅狀,疑其鐵腸石心,不解吐婉媚辭。”其實,這是一種明顯的誤讀誤解。“心如鐵石”的原義本為“心如鐵石堅”,是一個褒義詞。
這個成語出自蘇武牧羊的故事。蘇武是漢武帝時的中郎將,被派出使匈奴。抵達后,原降匈奴的漢人虞常等人欲劫持單于母親閼氏歸漢。事發后累及蘇武,他被幽禁在地窖中,后又被流放到邊遠的北海(今貝加爾湖)放牧羝羊。羈留匈奴19年后,蘇武終于歸國。史籍中的“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飲血,饑吞氈,牧羊北海邊”,“心如鐵石堅”正是贊頌蘇武意志堅定,“留胡節不辱”,始終沒向匈奴投降。此后,很多史籍中的“鐵石心腸”或“心如鐵石”一詞也都是“推崇、褒揚”之義。《三國志·魏武帝紀》:“領長史王必,是吾披荊棘時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鐵石,國之良吏也。”翻譯成白話就是:領長史王必這個人是我艱難創業時的人,他忠誠,有能力,勤于工作,意志堅定,是國家清廉賢能的官員。這里的“心如鐵石”無疑是夸王必“意志如鐵石般堅定不移”。《南史》卷六十三:“侃則臨危不撓,鴉仁則守義以殞。古人所謂‘心同鐵石’,此之謂乎。”
由此可見,“鐵石心腸”雖是比喻心腸像鐵和石頭那樣堅硬,但卻是用于褒義。因為,這個成語的側重點在于其“不為感情所動”,而不是指心腸硬得像冰冷的鐵和石頭那樣“無情無義”。
“狗屁不通”本應為“狗皮不通”
“狗屁不通”的釋義是“指責別人說話或文章極不通順”。清代石玉昆《三俠五義》第35回:“柳老賴婚狼心難測,馮生聯句狗屁不通。”但是,這個成語最初原本與“屁”無關,而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沒有汗腺,炎炎夏日,狗必須要借助舌頭來散發體內的燥熱。狗身上的這一特點,正是“狗皮不通”的由來。
由于“皮”與“屁”諧音,而屁又為污濁之物,對于文理不通的詩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貶之,意思更為鮮明。所以,后來人們將錯就錯,約定俗成地將 “狗皮不通”變成了“狗屁不通”。
與“狗屁不通”相近的成語有“一竅不通”等。竅:心竅,人有七竅,“一竅不通”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對某事完全無知、一點不懂。但“狗屁不通”和“一竅不通”這兩個成語詞性不同,前者多用做貶義,有些不懂裝懂的意味;后者則為中性成語。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