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配圖
成語釋義:指對某些事情表現(xiàn)出很常見的樣子,不覺得奇怪。
成語出處: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劉于席上賦詩曰:高髻云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司空是從西周就已出現(xiàn)的古代官職,它具體管啥呢?《后漢書·百官志》說,凡國家有大建設、大活動,都歸司空管。司空的職責幾經(jīng)變動,到唐朝就成了一種崇高的虛銜。但能得到這一虛銜者,無不歷盡宦海沉浮,見慣世面。
說起這個成語,還有一個與唐朝著名詩人、洛陽人劉禹錫有關(guān)的典故。劉禹錫出自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他中進士后,在京做監(jiān)察御史,參與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革新失敗后被貶為朗州司馬,不久又奉詔還京。
劉禹錫的性格放蕩不羈,回京不久,又因詩句“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觸怒新貴,被貶為連州刺史,后又被派往蘇州擔任刺史。當時蘇州發(fā)生了嚴重水災,他上任后開倉賑饑,免賦減役,很快使人民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蘇州人民愛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蘇州擔任過刺史的韋應物、白居易和他合稱為“三杰”,并建了三賢堂。
劉禹錫擔任蘇州刺史時,當?shù)卦嗡究盏睦罴澭瞿剿拿暎嬀疲⒄埩藥讉€歌妓作陪。劉禹錫一時詩興大發(fā),在酒席上做了一首詩:“高髻云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意思是說,李司空對這樣的事情(讓歌妓作陪)已經(jīng)見慣,不覺得奇怪,他卻覺得是斷腸刻骨之痛,不能不大發(fā)感慨。據(jù)說李紳為表明自己并非貪戀女色之徒,很快將歌妓送給了劉禹錫,但劉禹錫的詩卻流傳開來,李司空的個人作風問題也就成了歷史定論。
說起這個李紳,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不過,他的兩首《憫農(nóng)》詩卻無人不曉:“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是唐代詩歌改革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他進士及第,初為國子助教,后為右拾遺、翰林學士,曾因觸犯朝中權(quán)貴受貶,坐過牢。唐武宗時他居相位4年,后以足疾辭位,公元846年終于淮南節(jié)度使。能寫出這樣詩句的李紳,應該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好官。
而劉禹錫呢?無論從其一生為官屢次被貶而不棄的坎坷經(jīng)歷,還是從其創(chuàng)作的大量或輕快或諷刺的民歌體詩歌來看,都不像是一個會因嫉妒而陷害別人的小人。寫那首詩可能只是他一時酒醉,心生感慨,本想抒發(fā)郁郁不得志的憤懣,卻無意中害得李紳背上了沉迷歌舞聲色的罪名。也許,這原本不過是一個歷史誤會而已。(記者孟國慶整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