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fēng)首頁
> 未成年人> 空中課堂 > 正文
何謂四始六義?——四始彪炳,六義環(huán)深
《詩經(jīng)》有四始,關(guān)于此“四始”各家說法不一。
一、一般指“風(fēng)”﹑“小雅”﹑“大雅”﹑“頌”的首篇。《史記.孔子世家》:“《關(guān)雎》之亂以為‘風(fēng)’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
二、指“風(fēng)”﹑“小雅”﹑“大雅”﹑“頌”。《<詩>大序》:“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fēng)’;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fēng)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孔穎達疏引鄭玄《答張逸》云:“四始‘風(fēng)’也,‘小雅’也,‘大雅’也,‘頌’也。此四者人君行之則為興,廢之則為衰。”
三、指“大雅”的《大明》,“小雅”的《四牡》﹑《南有嘉魚》﹑《鴻雁》。《<詩>大序》:“是謂四始。”孔穎達疏:“《詩緯泛歷樞》云:‘《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牡》在寅木始也;《嘉魚》在巳火始也;《鴻雁》在申金始也。’……《緯》文因金﹑木﹑水﹑火﹑有四始之義以《詩》文托之。”
《詩經(jīng)》的“六義”。最早記載于《周禮·春官》,漢代《毛詩序》中明確提出:“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fēng),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對于“六義”的解釋,有著一個歷史發(fā)展過程。唐代孔穎達提出了“三體”“三法”的說法,也就是將“六義”分為兩組,“風(fēng)”“雅”“頌”這三者是指體裁,“賦”“比”“興”這三者是作法。
![]() |
![]() |
責(zé)任編輯:金婷 |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