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音異義成妙文
音韻是漢語獨有的語言體系,也是漢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世界語言中,沒有任何一種文字有著如此多同音異義的表述方式,這當(dāng)然得益于漢字本身的象形特征。不過在同音的基礎(chǔ)上,通過不同的聲調(diào),完全可以做到表達(dá)不同的意義。這其中,以我國著名語言學(xué)家趙元任先生的《施氏食獅史》最為著名。
趙元任先生作此文,是向世界闡述中國文字獨有的音韻調(diào)式,以及與之相配合的表意形式,通篇文字均以shi音配合四聲寫就,全文如下:“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尸,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食時,始識是十獅,實十石獅尸。試釋是事。”這段奇文僅用一音就表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通觀世界語言,恐怕除漢字外,再也沒有其他語言能作此類文章。
往復(fù)回文鑄絕句
漢字采取單字單音單義的表意方式,雙字以上詞語往往為組合詞。這樣的表意系統(tǒng)使得文學(xué)家可以采取更多樣的方式展現(xiàn)意趣,由此產(chǎn)生出一種代表文體,就是回文詩詞。
所謂“回文”,是指詩詞利用漢語特有的順序可以回環(huán)往復(fù),不依相同順序都可讀出的文體。相傳回文詩起于晉代,最著名者,就是晉代蘇蕙的織錦回文圖。
歷代文豪自然不會放過這種展示文采的機會,例如蘇東坡就頗擅回文詩詞,他的《記夢回文二首并敘》就是頗為著名的回文詩。詩云:“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夢人以雪水烹小團茶,使美人歌以飲余,夢中為作回文詩,覺而記其一句云:亂點余花唾碧衫,意用飛燕唾花故事也。乃續(xù)之,為二絕句云。其一: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余花唾碧衫。歌咽水云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巖。其二: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紅醅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斗晴窗。”這兩首詩如果從末字反讀,又可組成新的兩首絕句:其一:巖空落雪松驚夢,院靜凝云水咽歌。衫碧唾花余點亂,纖纖捧碗玉顏酡。其二:窗晴斗碾小團龍,活火新甌淺醅紅。江漲雪融山上日,缸傾酒盡落花空。
蘇軾的回文之才,在詞中展露得更為徹底,《東坡樂府》收錄七首回文詞,全部寄調(diào)菩薩蠻,以四時命名。例如《秋閨怨》:“井桐雙照新妝冷。冷妝新照雙桐井。羞對井花愁。愁花井對羞。影孤憐夜永。永夜憐孤影。樓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樓。”前后句之間使用回文,文字功力可謂爐火純青,登峰造極。
對于漢字,熟練書寫只是了解它的初步門徑,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籍中,因漢字本身產(chǎn)生的故事絕不僅止于此,在這些記載中,我們能夠看到傳統(tǒng)文化的深度與厚度。
(宋瞳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xué)清史研究所)
![]() |
![]() |
責(zé)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