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福建省委文明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首先是建機制,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建設納入省級文明城市(城區、縣城)考評體系。其次是建隊伍,協調推動每千名學生配備1名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的規定在福建省落地。最后是建陣地,福建省委文明辦投入資金在三年時間內實現了設區市級輔導站全覆蓋。截止目前,全省基本實現了一市一站、一縣(區)一站的布點格局。在短短的5年時間里,設區市輔導站--縣區輔導中心--學校社區輔導室三級網絡體系基本形成。
??? 我省未成年人心理輔導專題培訓舉行
文明風8月4日訊(本網記者蘇益純)8月4日-6日,福建省委文明辦、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在漳州東南花都聯合舉辦2014年福建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骨干教師首期研訓班。
培訓活動圍繞品德發展與學校心理輔導、青少年網癮、心靈健康、性別心理、教師情緒管理等幾個主題講座展開,來自我省及臺灣的6位專家教授,分別講授心理健康輔導領域的科學理念和方法。全省各市縣區文明辦和教育局相關人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骨干人員及部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共100多名學員參加培訓。
? 專家論點
?專家學者結合大量實例,教大家如何處理問題、解決問題。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連榕:為聽課學員們提供了系統的干預訓練方法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連榕在題為《品德發展心理與學校心理輔導》的講課中,介紹了皮亞杰、柯爾伯格、艾森伯格、吉利根的品德心理研究理論,梳理了攻擊行為的理論、影響因素、預防與干預途徑。特別在攻擊行為的沖突解決策略及自我認知調控方面,連教授為聽課學員們提供了系統的干預訓練方法。
?國立高雄師范大學教授李思賢:解讀什么是真實的快樂
?“什么是真實的快樂?”“不要幫他想過去、而是想未來,規劃人生。”國立高雄師范大學教授李思賢從幸福心理學、青少年與成癮、成癮心理治療三個方面奉上精彩貼心的三節課,在理論介紹的基礎上,李教授更加注重心理咨詢師在實踐操作中的原則及具體過程,啟發并提醒學員,“在面談中,要表達同理心、避免爭論、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
?臺灣亞洲大學的心理學系教授、副校長柯慧貞:如何才能預防青少年網絡成癮
?臺灣亞洲大學的心理學系教授、副校長柯慧貞做了題為“聰明上網我不宅、聰明幸福又有愛”的講座,對E時代青少年上網成癮的現象做了深刻的剖析,并對學童如何聰明用四電(電腦、電視、電動、電話)進行教學經驗分享。
?如何才能預防青少年網絡成癮,柯教授認為,首先要幫助孩子建立聰明上網的招式,做到“時地人事物”了然于胸。如:家長要幫助做好孩子上網的時間管理工作,與孩子約定上網的時間并嚴格執行(時);不能將3C產品放在隨手可及的位置(地);要了解孩子的動態以及他(她)在網絡上互動的對象(人),等等。
國立高雄師范大學的夏允中教授:心理咨詢師要加強自身慈悲心靈的修煉
在福建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骨干教師首期研訓班上,來自國立高雄師范大學的夏允中教授作了《心靈健康與圓滿:慈悲心訓練方案》的授課。夏教授認為,心理咨詢師在運用西方心理治療理論的同時,更應該關注中華文化的特點以及華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將它們運用到實踐中。此外,咨詢師更應該加強自身修養。心靈圓滿之后,咨詢師的同理心和慈悲心就會自然而然散發出來。
“當你觀察內心的時候,一旦偏重在煩惱上,從個別去看,怎么努力也對抗不了煩惱。碰到這種情況,應該從整體去看,我們看到整體的時候,內心就提升起來了。”夏教授說。
?國立高雄師范大學的徐西森教授:?學會情緒管理 樂在工作與生活
國立高雄師范大學的徐西森教授在福建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骨干教師首期研訓班上,作了《教師情緒管理與做法》的授課。徐教授指出,情緒是個體受到刺激產生的激動狀態,它是可覺察卻難控制的。情緒的控制方法有很多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刺激的原因,避免干擾。而控制情緒的水療法則是通過多喝水、泡水、沖冷水舒緩情緒。
學員談感悟
6日,福建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骨干人員首期研訓班在漳州結束學習。三天緊張而充實的培訓生活中,來自全省各地的學員積極向專家請教,與同行互相交流。
學員們表示,此次培訓結合教師的工作實際,從品德、網癮、性別等多方面展開闡述,既有理論支撐,又有實操案例,非常受用。此外,臺灣專家風趣詼諧的教學方式、有趣的教學互動,也讓人受益匪淺。
培育不同性別的未成年人全面發展
在三明市委文明辦常年從事未成年人工作的張素敏告訴記者,通過這次培訓,自己更加認識到,推動未成年人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教育和實踐活動,要根據未成年人的年齡特征,在小學中低年級、高年級、初中、高中分別開展不同主題的活動。"謝臥龍教授的顛覆性別講座,對未成年人教育有普遍指導意義,科技的發展為男女的平等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教育活動中,不論男女都要從全人的角度出發,培育不同性別的未成年人全面發展。"張素敏說。
福清教育局的薛閩松則在培訓中認識到,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問題,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密切配合,才能有效解決。
愛是讓孩子感受幸福的重要載體
此次培訓,也讓不少一線教師感悟頗深。"這次的培訓有幾個關鍵詞讓我印象深刻。第一個詞是同理心,孩子在整個發展階段會出現許多問題,而老師常會以自身的標準去判斷和要求孩子,引發孩子本身的發展問題。面對孩子的多異想法,我們應該去理解、接納、鼓勵他們,讓孩子感受到社會的支持而能夠自由發展。第二個詞是幸福感,網絡、藥物成癮都體現了孩子缺乏幸福感。其實幸福的來源有很多,最核心的就是愛。愛是讓孩子感受幸福的重要載體,是我們通往孩子內心的橋梁。"海滄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的老師陳璐告訴記者。
關于愛與幸福,廈門市心理健康輔導站的彭汪洋老師感受也很多。"在和孩子的相處和互動中,家長需要全身心投入。對孩子接納的目光、溫暖的肢體接觸、客觀的評價和贊許,在有質量的陪伴時間里都不可或缺。"這是彭老師此行的收獲。
"3天的課程,收獲的不單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啟發我們對自身問題的思考。在尋求答案的同時,讓我們對自己角色定位和心理咨詢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認識。"寧德市周寧二中的倪春柳老師告訴記者。
本次培訓時間雖然只有短短三天,但內容豐富多樣,含金量高。來自臺灣的專家學者結合大量實例,教大家如何處理問題、解決問題。此外,培訓的方式靈活多樣,教授與學員之間互動頻繁,將多方面的素質能力培養與訓練有機結合,給學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頭腦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