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慧想當畫家,可父病母殘讓她很難繼續讀書
東南網7月23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張凱航 謝向明 文/圖)離開懷孕8個多月的妻子,陳式座趕到永春縣蓬壺鎮聯星村掛職,當時一心駐村扶貧的他,只交代妻子,“肚子疼的時候,再打電話給我”。的確,從一個大學老師到一個駐村書記,陳式座遇到了挑戰。
因為山勢阻隔,聯星村被分成了5個角落,就像5顆星各自占據一個山頭,角落與角落之間,走路常常就要半小時以上。甚至村里通往鄰村八鄉村的5公里村道,因為資金短缺無法修繕,也成了全永春唯一未硬化的通鄉公路。
更讓陳式座揪心的是,因為貧窮,不少孩子已面臨上學難的問題,他的心頭事便是解決這些孩子的讀書問題,他想替村里的貧困孩子找到一對一的幫扶。
返鄉
闊別14載返家鄉 他想做些貢獻
陳式座是永春岵山人。2000年高考后上大學,4年后繼續攻讀碩士,2007年學成畢業,來到泉州師范學院任教。
今年3月,本次駐村報名開始,陳式座就填上了自己的名字,7年了,習慣了學校的生活之后,他總想在而立之年,再去嘗試些不一樣的東西,或許自己所學還有其他的用武之地,說不定也能有些別樣的收獲。
“報名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會被派去哪里,”陳式座笑著告訴記者,最終分配的結果讓他大喜過望,就在自己的老家永春,所派駐的聯星村距離岵山老家,僅有不到40公里的距離。
從高考離開永春算起,他已離開家鄉14年,“這次也算是有機會,回家鄉做一些貢獻了”。
走訪
父早逝母改嫁 6名孤兒上學難
來到聯星村的第二天,陳式座就從村長康世峰那里,聽說了村里貧困兒童的事了。
因山勢阻隔,聯星村村民都以務農為生,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打工潮興起后,許多青壯年開始向外涌去。
周邊的煤礦、石材廠,成了不少人的首選,“風險比較大,但是相對來講,收入也會比較多”,康世峰說,收入增加的情況下,也帶來了隱患。
“當時不少煤礦、石材廠的安全防護并不好,幾乎每年都會聽說村民在煤礦、石材廠出事的消息,而后續獲得的賠償也很少,有些遺孀最終選擇改嫁,孩子則留給家中老人照料。”
最后被留下的孩子,被迫成了孤兒,家里老人仍能打工的,經濟環境還稍好點,老人假若上了年紀,一家也只能靠其他兒女接濟。
駐村后的兩個多月里,陳式座走遍了村里的各個角落,尋找這樣的不幸家庭。經統計,目前在讀小學或即將升初中的貧困學生有8人,其中家中父親早逝后母親改嫁的6人,另有2人也因父親久病或母親殘疾一貧如洗。
陳式座
特寫
61歲的爺爺 扛起一家重擔
7月3日,記者隨陳式座走進了兩個貧困孩子的家。
13歲的康世杰,見到我們話很少,奶奶讓他招呼客人,他立即搬了張椅子給記者,自己則低著頭挽著手站在一旁。直到大人招呼他坐下,他才挪過身后的椅子坐下。
家人告訴我們,世杰出生兩個月前,在三明一家石材廠打工的父親出了事故,不幸身亡,最后只獲得2萬余元賠償。家里失去頂梁柱,世杰的媽媽產下他三天之后,便離家出走了。
世杰是由爺爺奶奶一手帶大的。奶奶腿腳不太利索,只能在家忙家務,賺錢的事則由瘦削的爺爺一肩扛起。
開始讀書以后,每天凌晨4點,奶奶起來煮好早飯,到了天亮,爺孫兩人起來吃好早飯,就分兩路走:爺爺出去做泥水工,好的時候,一個月能賺2000多元,勉強夠一家之用;世杰則背著書包去上學,因聯星村小學已被撤校,他要走上50分鐘的山路,前往鄰村八鄉小學上課。
山路崎嶇,時不時會遇上蛇,“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說起過去6年的經歷,世杰有點輕描淡寫,只有他的三嬸在一旁心疼他,“好幾次都是連滾帶爬,摔一身泥巴回來的”。
父病母殘 她只能讀完小學
吳玉慧今年14歲,因為入學晚的緣故,今年9月剛要上6年級。“沒辦法了,今年讀完就算了吧”,一談到孩子,母親就一直搖頭,打算讓孩子讀完小學就出來打工。
原來,吳玉慧的父親今年57歲,由于身患肺結核,無法承受長時間的重體力活,只能兩天做泥水工、一天撿廢品變賣。而母親因自小患小兒麻痹癥,雙腳落下殘疾,出門都難。一家的經濟,就靠帶病的爸爸撐著。
吳玉慧一家,本來住在古厝里,去年年底,因年久失修倒塌,經過村里幫忙,將一直閑置的舊聯星小學教學點挪給他們過渡,這才算又有了個窩。之前,因無法負擔玉慧的學習費用,母親本打算直接讓她輟學打工幫補家用,后來村兩委竭力阻止才勉強作罷。
家庭的原因,也讓玉慧變得懂事,不愛說話的她,更喜歡寫寫畫畫。床頭的一個小本子,是她的素描加歌詞本。紅色水筆加鉛筆,就可以畫一個小公主,抄寫自己喜歡的流行歌曲,一遍一遍地唱,最后算是學了些套路,就和朋友共同寫了一首名叫《仰望星空,沒有答案》的歌。
“我想成為一個畫家”,在與記者單獨閑聊時,玉慧才肯吐露心中愿望,只不過,理想歸理想,家中的難處她也懂,父母其實已經幾乎把最好的一切給她。
寒暑假的時間,沒有父母的使喚,她也會去1公里外山腳下一個廢品收購站整理廢瓶罐。做得好的話,一天能賺30多塊錢。
愿望
尋一對一幫扶 建助學扶貧基金
面對這些貧困孩子讀書難的問題,陳式座首先想征集愛心人士,和孩子們結對幫扶,讓他們安心去讀書。
“要立足長遠,還是要讓孩子走出去,學好了知識,以后回來了才能幫忙建設村子”,為了幫這些貧困學子們一把,陳式座還開始醞釀一個計劃,建立聯星村委會扶貧助學基金。
陳式座設想,扶貧助學基金由聯星村牽頭,并讓村里老人會協助監督,保障基金專款專用。只要是村里升學考試成績優異的學生,以及品學兼優的在校特困生,如果需要,都可以進行申請。
【蹲點日記】
“這是我這輩子最開心的幾天”
記者到聯星村的那天,恰好一撥大學生也進了村,他們是泉州師范學院資環學院的暑期社會實踐隊,這也是陳式座從中牽線,通過學院征集來的10個大學生。
在社會實踐的一個禮拜里,他們白天給孩子補習功課,天氣轉涼時,就走訪村莊,拍些照片和視頻,最后他們組織一場聯歡會,讓孩子們體驗了一個不同的假期。他們還打算為山村建立一個聯星村官網,通過官網向外推介聯星村。
對于這些大學生的到來,吳玉慧偷偷告訴記者,“這是我這輩子最開心的幾天”。顯然,孩子們對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期待著有一天可以走出去。
就像陳式座說的那樣,要幫助山村發展,從長遠來看,還是要讓孩子走出去,那么基本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村莊概況】
聯星村
聯星村位于永春縣蓬壺鎮西南部,距鎮區20公里,距縣城30公里。
該村共有5個自然角落(英溪、葫蘆區、劉坪、萬代、后洋),轄14個村民小組,約460戶,總人口1698人,常住人口912人,大部分村民以外出務工為主。
村內海拔大部分在450~700米,典型的高山氣候區,農林資源豐富,盛產毛竹、杉木,但目前農業生產結構單一,農民年均純收入僅4135元。
【人物簡介】
陳式座
陳式座,33歲,永春岵山人。2007年福州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畢業后,進入泉州師范學院資環學院任教,2010年入該校學生處就業指導中心任職至今。現為永春縣蓬壺鎮聯星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7-21幫扶助殘 大愛無疆
- 2014-07-21真情幫扶 功德千秋
- 2014-07-17福建省出臺首個幫扶和禮遇道德模范實施辦法
- 2014-07-15南安市開展大館帶小屋下鄉幫扶活動
- 2014-07-11榕八旬老太因天太熱暈倒在地 好心女孩幫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