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就幫忙賣包子
海滄新垵中路,一條巷子里,一間出租屋。里面擺了兩張木板床,中間用布簾隔開,朱張琴和妹妹擠一張床,父母睡另一張。
“倆姐妹都已經是大姑娘了,我們也很想給她們一個獨立的房間,可實在沒辦法。”母親有些內疚,套房的租金要貴得多。
出租屋里,還擺著養活這個家的工具:一個冰柜,一輛手推車,蒸籠,地上擺著好幾包面粉。安徽安慶灌湯包,四口之家就靠這個為生。
每天凌晨一兩點,父母就要起床做包子。和面,揉面團,一天要做三四百個饅頭包子。盡管父母已經盡量放輕動作,但鍋碗瓢盆的聲音總能通過一片布簾傳到朱張琴的耳朵里。她經常會被吵醒,母親總是很愧疚,對女兒說,你又醒啦。有時候,姑娘睡不著了,索性起來,幫父母打下手。
朱張琴養成個習慣,作業總在學校做完,回到家,便幫父母干活、賣包子。有次,她一人正賣著包子,收錢找錢,結果,有人欺負她年紀小,直接往她的錢筒子里抓了一大把錢就跑。
天氣越熱,包子的生意越慘淡,每天都會剩下不少賣不出去。晚上,父母要把包子扔了,朱張琴卻不舍得,“留著給我當夜宵吧,我愛吃包子”。
因為沒錢,沒上過幼兒園
沒上過幼兒園,直接上的小學。
父親說,村里的同齡孩子,大多上了幼兒園,但家里實在沒什么錢,“五口人就靠八分地活,一畝都不到”。
那是安徽安慶,朱張琴老家。看著因為沒錢讀不起幼兒園的女兒,夫妻倆決定到外面打工,賺點錢,讓孩子能有書讀。經老鄉介紹,他們來到廈門海滄。
張琴留在安徽老家,和奶奶過。到了上小學的年紀,她便住在姨媽家,上了村里的小學。“我和孩子她爸都沒文化,只讀到小學三年級,現在只會寫自己的名字。我倆一商量,不能再讓孩子也像我們這樣了,廈門的教育好,得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p>
于是,小學三年級那年,父母把小張琴從安徽老家接到了廈門。因為是外來員工子弟,上公辦校不容易,張琴先進了海滄一所民辦小學。
第二年,公辦校新江小學對外來子弟招生,要先考試。母親著急了,找到老師,這孩子從來沒學過英語,咋考啊。老師說,那就考考語文、數學吧。結果,小張琴一考試,老師們笑容滿面,馬上認可了這孩子。
名校老師跑到學?!皳尅彼?/strong>
進了公辦校,班上的同學比她多學了好幾年的英語,小張琴卻連字母都不識。英語課上,同學們用英語大聲朗誦著課文,她卻一句聽不懂。
于是,她從字母開始自學。老師教她學會音標,她自己背單詞。只過了一個學期,小張琴便完全適應,跟上了同學們的進度。小學五年級時,學校英語競賽,她竟然拿了個二等獎,讓老師同學們大吃一驚。
初中畢業那年,有所很不錯的高中,老師特意跑到張琴的學校“搶”她。看著她那“美美”的成績單,各校搶著要。最后,張琴選擇了集美中學?!俺踔袝r,班主任來家訪,看到我們家這情況,連說“這孩子不容易,懂事,真懂事”,媽媽說。常有隔壁擺攤的,問張琴媽媽,閨女英語那么好,是不是有用點讀機。媽媽說,哪來的點讀機啊,家里電視機、收音機,啥都沒。
這次高考,621分,張琴說正常發揮,這個成績在班上排第二名。而此前,她的成績也一直穩定在年段前五六名,全年段有500多個學生。
填報志愿,她報了上海外國語大學,提前批報了法語,“我想當一名翻譯”。這個笑容很甜的姑娘,笑得有點靦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