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中學生的藝術青春
一個人:鐘情話劇十幾年,癡心不改
“最燦爛的綻放,就是最痛苦的開始。明天,我就要開始重新為下一屆話劇節的《雷雨》尋找演員了。”當觀眾席上的人群慢慢散去,坐在空蕩蕩的體育館里,導演關小楠的話語里帶著傷感。
他的本職工作是莆田五中的英語老師,對話劇藝術鐘情已久。1997年,他讀高一時,參加了話劇《皇帝的新衣》的表演,從此一發不可收地愛上了話劇。大學就讀漳州師范學院時,他又遇到了被評為全國百強社團、入選福建省首批校園戲劇示范基地的薌濤劇社,在這里如魚得水,大二就開始擔任薌濤劇社社長,他導演、參演的《窗外有片紅樹林》等多部話劇成為校園經典。
2008年,關小楠在校長的支持下,創辦了印時話劇社。他把薌濤劇社的劇目設計、舞美、服裝等全套經驗運用到印時話劇社,以大學社團的標準來打造莆田五中的這個中學生社團。
第一次納新,就有200多人報名。關小楠精心挑選了30名學生,組成了第一屆話劇社,每個周六下午,他都要給學生上話劇理論和表演課,再反復篩選出適合的演員,花一年的時間籌備和排練,這才有了每一屆話劇節的驚艷表演。
身為劇社創辦人,關小楠的角色并不僅僅是導演,他還要像個家長一樣安排劇社的“柴米油鹽”。“幾年來,一直缺少經費。”關小楠說,之所以將《雷雨》作為保留劇目,不用購買新劇服裝也是原因之一。記者還注意到,舞臺上許多道具都是學生自己動手做的。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話劇節前,關小楠從閩中食品公司拉來了幾萬元贊助。這是話劇節第一次收到商家贊助,劇社拿出一部分資金,請來了專業的音響設備和技術團隊,這讓演員們驚喜萬分。“比較之下,過去的音響太差了。這次學生們表演完跟我說,老師,今晚的音響太棒了,我都不想從臺上下來了。”關小楠說。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06-18泉州豐澤城東中學深入開展“班級道德講堂”建設工作
- 2014-06-04一對年輕夫妻主動到永春西部偏僻的農村中學執教
- 2014-05-26光澤縣茶富中學開通留守兒童愛心橋
- 2014-05-19寧化城東中學舉行“漢字聽寫大賽”
- 2014-05-15廈門實驗中學數字化實驗班斥巨資打造“智慧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