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中學生的藝術青春
一部戲:表演50分鐘,排練50多次
《雷雨》是每年話劇節雷打不動的保留劇目。因為《雷雨》全劇時間長,所以選取了第二幕、第四幕表演,總長約50分鐘。
做這樣的安排,印時話劇社導演關小楠認為,一方面,《雷雨》是高中課本的內容,容易引起中學生共鳴;另一方面,《雷雨》是一部經久不衰的話劇經典,是“一塊磨礪演員功夫的磨刀石”。
當晚的舞臺上,雖然道具簡陋、服裝將就,但學生們的表演卻非常精彩,語氣、表情、動作都拿捏得十分到位。無論是見錢眼開的魯貴、頤指氣使的周樸園,還是熱血沸騰的周大海、養尊處優的繁漪,都讓人眼前一亮,觀眾一下子就被他們的表演帶進了劇中,對那個風雨欲來的午后身臨其境。
特別是戲份較多的魯媽(梅侍萍),表演者入戲深,在回憶20多年前的不幸遭遇時淚流不止,直到演出結束仍然眼圈通紅。由于體育館沒有空調,當晚館內就像一個“大蒸籠”,“魯媽”的上衣被汗水完全浸透,汗水甚至從袖口滴到了地板上。表演者何含青是高二學生,她說,去年看學長表演《雷雨》時就被深深打動,輪到自己上臺時,更是對這部劇投入了許多感情,“也對自己的辛苦付出動了情,在今晚的表演前,我們已經數不清排練了多少次”。
“超過50次!”導演關小楠幫他們記了下來,“話劇社同學從高一升入高二后,我就開始為《雷雨》選演員,一般每個星期五的晚自習是固定排練時間,一年只排一部戲。話劇節前幾天,改成每天排練,作最后的沖刺。”
當《雷雨》落幕、演員謝幕時,觀眾席上連續5次響起熱烈的掌聲。這群喜愛話劇的中學生說,一年等一回的演出既是“尖峰時刻”,也是告別儀式,“我們升入高三,就要暫別話劇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06-18泉州豐澤城東中學深入開展“班級道德講堂”建設工作
- 2014-06-04一對年輕夫妻主動到永春西部偏僻的農村中學執教
- 2014-05-26光澤縣茶富中學開通留守兒童愛心橋
- 2014-05-19寧化城東中學舉行“漢字聽寫大賽”
- 2014-05-15廈門實驗中學數字化實驗班斥巨資打造“智慧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