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論壇”現場。
廈門日報訊(文/圖記者 李曉平)鄭成功為閩臺兩地留下了寶貴的思想和文化遺產,更是海峽兩岸青少年血液中割不斷的淵源。如何傳承鄭成功文化精髓,如何創新鄭成功文化內涵?22日下午,思明團區委舉辦兩岸青少年民俗文化交流活動開幕式暨兩岸青少年“成功論壇”。來自海峽兩岸各高校、青年社團的100名青少年代表齊聚一堂,以“傳承與創新”為主題,共議共賞鄭成功文化。
【傳承成功史跡】
“粉絲”出書還原鄭成功
作為長者的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兼職教授洪卜仁、廈門文史專家方友義、福建省人口學會副會長鄭啟五、廈門市社會科學聯合界原副主席胡福寶、廈門市民俗學會副會長郭坤聰等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分別做了主旨發言,為兩岸青少年講述鄭成功文化在閩臺兩岸的發展。
84歲的方友義在發言中自稱是鄭成功的“粉絲”。他剛剛出了一本研究鄭成功文化的書籍。為什么崇拜鄭成功呢?他說,鄭成功有民族氣節,在危難時興師反清;有愛國精神,不向外國侵略者低頭;有勇氣,屢敗屢戰,這點值得青年學習。
“鄭成功不僅是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更是閩臺兩地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創造者,紀念鄭成功體現了兩岸人民對中華文化的共同熱愛。”郭坤聰說,鄭成功精神是不畏犧牲、不斷開拓、不懈斗爭的精神,更是有民族信仰的精神,希望兩岸青少年能把這種精神持續弘揚。
【暢談成功文化】
希望用高甲戲演繹鄭成功
來自臺中的新生代創業青年張家鴻、金門縣藝術青年黃志強、南安講古藝術青年傳承人王培煥、思明區暢德青年匯張津、蔡雅萍等兩岸青年代表紛紛結合自身成長經歷做了主題發言,用親身體驗講述思明區厚重的文化底蘊和鄭成功文化的歷史淵源,暢談對鄭成功文化的理解和繼承。
張家鴻是臺灣云龍影視副總監、臺灣新生代的創業青年,他是第一次來大陸。但他卻覺得廈門并沒有太多的陌生感,他說,在某條街巷、某個轉角、某段言語都能發現和臺灣相似的地方。他希望以后能有機會把臺灣的文化創意帶到廈門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24石獅市召開青少年社會教育陣地建設現場會
- 2014-06-20南靖縣委宣傳部與鄉村學校共建青少年宮
- 2014-06-18福建省青少年“陽光體育”活動在沙縣舉行
- 2014-06-18兩岸青少年微電影主題峰會 有才沒財盼兩岸合拍
- 2014-06-12泉州泉港“三結合”推進青少年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