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1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靜嫻 文/圖)作為首屆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論壇的配套活動之一,兩岸青少年微電影主題峰會昨日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酒店舉辦。兩岸微電影界人士包括學者、導演、媒體人與年輕學子,齊聚一堂舉辦圓桌會議。從微電影的規格、制作成本、商業媒合機制和著作權等多角度進行探討,思考兩岸合拍微電影的可能性,以期推動未來微電影產業朝向健康發展。
討論到兩岸微電影的差別性,業界的普遍看法是,臺灣微電影常作為廣告行銷的手段,而大陸微電影則擁有更強的創作性。兩岸微電影面臨著共同的問題,就是缺乏整合機構和前期的資金投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院長王勁松表示,光靠個人的熱情,微電影事業難以支撐很久,需要建立專門機構進行引導,并且從劇本開始就進行篩選。王勁松還表示,臺灣微電影的商業推廣方式,很值得大陸學習。
臺灣年輕微電影導演周克信說,因為陷入資金短缺的困境,讓他一度想放棄微電影創作。后來由于獲得了大陸微電影種子基金獎,讓他發現自己的作品原來是受到很多人肯定的,由此重新激發他的信心。
與會的嘉賓也呼吁兩岸間能夠由官方領頭,成立針對青年微電影產業的專門機構,每年定期選拔優秀人才進行合作,并針對優秀作品提出獎勵。這不僅能夠促進微電影產業的發展,同時也能加強兩岸青年之間的了解與合作。
觀 點
臺灣中華青年數位文創交流協會理事長李國杰:
兩岸青年融合的最好方式是合作
微電影在兩岸青年交流上所能發揮的作用,也是昨日論壇上大家關注的議題。作為本次論壇的主持人,臺灣中華青年數位文創交流協會理事長李國杰也對此話題深有感觸。他在會后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最近臺灣年輕人發生了很多的事情,他們焦慮于未來和前途,也對兩岸關系感到困惑。然而他們的爆發力卻是巨大的,他們的聲音也無法忽視。
李國杰說,無論是大陸方面還是臺灣政黨,都對臺灣年輕人的現狀感到困惑。但關鍵在于,如何讓臺灣年輕人可以感覺到大陸的關心。他說,今年海峽論壇期間他接觸了大陸大大小小的單位、機構、基金會,但他們當中鮮有“臺灣分部”。大陸的文化專項基金和文化園區,也少有針對于兩岸青年合作的部分。兩岸做了許多青年交流活動,但也就僅僅停留在參訪了解層面,這是遠遠不夠的。融合的最好方式其實是合作,讓兩岸年輕人能結成一個一個的團隊。
為什么特別強調微電影的作用?李國杰說,現在青年溝通用的是網絡,而視頻已經成為網絡傳播的主流。臺灣390萬年輕人在網上,他們幾乎都在看微電影。但遺憾的是,目前能看到的微電影題材都無關于兩岸的融合。只有通過兩岸合拍的作品,才能把觀念帶進年輕人的世界,讓他們理解兩岸之間有什么區別、有什么相同,才能期望他們的認同。然而目前沒有足夠的資源和基金讓這種合作發生,李國杰表示,要指望臺灣官方來做可能性不大,還是希望大陸能有相關主管單位推動此事。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入圍導演吳星螢:
微電影題材不要局限于小情小愛
以紀錄片《粉墨登場》、《女神》等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的吳星螢,可以說是臺灣年輕一代微電影、微戲劇的代表人物,同時也被許多新晉微電影創作者視為榜樣。不過在逐夢過程中,她同樣走過許多艱苦的階段,為了說服投資商而費盡心力。盡管如此她仍想對后輩們說,放膽去做吧!
吳星螢在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微電影以網絡為主要平臺,而網絡無遠弗屆,所以創作者應該把握這個機會將自己的理念串聯出去。她指出微電影的議題可以更多元一些,不要綁手綁腳。目前臺灣微電影題材有一個局限性,就是集中于小情小愛。吳星螢說,為什么不嘗試一下科幻、奇幻、驚悚題材?或是稍微探討多一點社會深層問題。
對于兩岸微電影合拍,吳星螢認為,如果只是辦影展,那么形同走馬觀花。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需要相處的,這就一定要有合作。她舉例,金馬獎有個金馬學院,由侯孝賢領銜,遴選兩岸四地導演、攝影、編劇一起拍短片。吳星螢曾經參與其中,近一個月的相處中與來自大陸各地的影視工作者有了深入交流,發現彼此有趣的差異,她認為這種形式很好,可以推廣到兩岸間建立專門的平臺來共同實施,擬定主題,各自提供藝人、導演、劇本。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12泉州泉港“三結合”推進青少年普法教育
- 2014-06-12莆田第二十八中舉行“關愛青少年 法律進校園”宣講活動
- 2014-06-12福安: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啟動
- 2014-06-10泉港區三舉措推進青少年社會教育工作
- 2014-05-30福建青少年吸煙狀況調查:每7個初中生就有1個嘗試過吸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