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陽光照亮鄉(xiāng)村孩子 2014-05-29 10:27:27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
藝術老師教孩子們跟著音樂節(jié)奏舞動彩帶。 劉麗萍老師耐心地教一年級學生識別音樂節(jié)拍。 音樂課上,蘇圳蓉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們彈琴。不少孩子還是第一次觸摸到電子琴鍵盤。 藝術老師細心地糾正孩子們的舞蹈動作。 渴望藝術的學生,每次學習都很用心。 孩子們學習當地傳統(tǒng)器樂。 東南網-福建日報5月29日訊(本網記者 林輝 游慶輝)鋼琴、舞蹈、書畫……這對于一些農村孩子,特別是邊遠山區(qū)貧困家庭的孩子來說,只是美好而陌生的詞語,因為閉塞和貧困,他們自小與藝術教育無緣。“福建藝術扶貧工程”的10年,正是努力改變這種不平衡狀態(tài)的10年。 兒童節(jié)將臨,本報記者分別前往泉州市泉港區(qū)涂嶺鎮(zhèn)黃田村教學點和三明市尤溪縣湯川鄉(xiāng)光明中心小學,采訪參與這項藝術扶貧活動的志愿者和孩子們。 黃田村是泉港區(qū)最為偏遠的村莊之一,距離國道324線還有16公里蜿蜒曲折的山路。村民大多外出經商務工,孩子也跟著帶出門,留守在村里的孩子不多。現在,整個黃田教學點只有一年級和三年級,共12名學生。教學點共有3名老師負責教授語文和數學,兼任常規(guī)的音、體、美課程。 早上8點,12名孩子齊刷刷地跑下樓,自發(fā)站到學校門口列隊,迎接遠道而來的老師。這是孩子們最期待的一天,因為這些老師會教他們唱歌、跳舞、畫畫、寫字。 今天為孩子們上課的是帶隊老師施俊雄和四位年輕的女老師:劉麗萍、劉麗清、林方芳、蘇圳蓉。山路逶迤,經歷一個多小時的顛簸,他們顧不上休息,一下車,就帶上教具,向教學樓走去。 “同學們,上身要挺直,笑得再甜些,跟著節(jié)奏來。”舞蹈課上,林方芳一個姿勢一個動作慢慢分解,手把手做示范,精心雕琢學生們的舞姿,孩子們跟著開心地做動作。天氣晴熱,11歲的周雅如練習了一會兒就流了不少汗,但她臉上一直掛著笑容。 而在光明中心小學,尤溪縣文化館的5位老師也正各施特長,為舞蹈、聲樂、播音等興趣班的孩子們展開精彩一課。校長詹茂釬說:“學校一直沒有專業(yè)的音樂、美術老師,孩子們亟須得到高水準的藝術指導!”尤溪縣文化館館長蔣新文介紹,縣里很重視藝術扶貧工作,每年撥款5萬元,這些錢可以為邊遠的鄉(xiāng)村小學送去電子鋼琴、音響、二手鋼琴等設備,改善孩子們的藝術教學條件。 據了解,“福建藝術扶貧工程”項目創(chuàng)立于2004年。我省針對農村地區(qū)普遍存在藝術教育缺失的現象,在全省開展為偏遠農村小學免費提供藝術啟蒙教育,由省藝術館策劃與實施。截至2013年底,全省有88個文化館參與,213所偏遠山區(qū)小學被確定為藝術扶貧基地,600多名文化館專業(yè)人員常年堅持授課,受益學生達69萬余人次,不少孩子具備了升入藝術學校深造的條件。本報記者林輝 游慶輝通訊員 莊國輝 張德遴 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