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頭傳習所里的“美術課”
泉州三中初一學生實地感受這一國家級非遺,感嘆雕刻精巧傳神
江師傅介紹手中的木偶頭
東南網5月14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吳月芳 黃謹 文/圖)一雙靈巧的手,借助刻刀,一點一點地喚醒木頭里沉睡的精靈,這是泉州獨特的木偶頭雕刻藝術。昨天上午,泉州三中初一年四班的學生,在校長吳徽明和老師李碧芬的帶領下,走進江派木偶頭雕刻世家江碧峰的家中,近距離玩賞木偶頭,聽江師傅講述江派木偶頭的傳承故事、“木偶之父”江加走的藝術人生。
李碧芬老師介紹,在美術課堂上,學生能學到一些關于木偶頭雕刻的知識,也會用橡皮泥學著做些木偶造型人物,但真正的木偶頭雕刻藝術在江家。“學校開過關于木偶頭的賞析課,也邀請過江碧峰入校講課,但這些都比不上到木偶頭雕刻傳習所走一趟更直觀。”
近看木偶造型
3天為一個“家婆”梳頭
在傳習所里,滿柜子都是木偶頭,成品多達數百個,還有些未完成的正處于不同制作工序中。它們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眉目間似有神韻。學生小賴感嘆道:“江家的木偶頭做得這樣傳神,好像賦予這些人物以靈魂。”
“沒有熟練的雙手和細膩的心思,怎能做得這樣精巧。”學生小羅說,她曾用橡皮泥做人物造型,對照著照片,花了一節課才勉強塑造出一個女性,卻無法細致表現出女子的年紀,而江家的木偶頭,每個都面容精致、個性分明。
江碧峰向學生們介紹了江氏木偶頭最經典的兩個造型:“家婆”和“白闊”。
“所謂‘家婆’,就是職業媒婆,她的腮幫子要瘦,太陽穴上要貼兩塊頭痛膏,發髻約5厘米高。”江碧峰介紹,家婆的發髻要用40厘米長的真人頭發做原料,光為一個家婆梳頭,就要耗費2天,然后還要多1天的時間來用鐵絲捆好,自然風干。
而“白闊”,是一位九旬老翁。江碧峰說,“白闊”是祖傳下來的造型和稱呼,其毛發都是用蠶絲制作。蠶絲制作的毛發細密,適合用在老人的造型上。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4-16閩西木偶戲上“京”奪魁
- 2014-03-06福鼎店下上演木偶戲豐富農民文化生活
- 2013-12-23晉江市“百場木偶進百校活動”啟動
- 2013-11-05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七旬老人鐘情木偶頭雕刻56載
- 2013-11-01兒童勵志電影《木偶傳奇》在泉港區峰尾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