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對課堂教學有補充作用
魔方大戰
東南網12月25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張韓豐/文 張偉華 龍師附小/圖)昨日,漳州龍師附小的操場上,頓時活躍了起來:一道道枯燥的數學題,變成了一張張“燈謎”、“獎券”;做數學題的過程,變成了玩保齡球、七巧板、魔方……這是該校的第三屆數學嘉年華活動。
昨日的活動,一共設有6個游戲關卡:“魔方大戰”、“智慧掃雷”、“速算巧算24”、“圖形拼拼樂”、“智慧沖浪”、“想得快投得準”等。每個年段的學生,只有一節課的沖關時間,手拿一張“游園券”,通關成功,就能收到一份小禮物。活動現場,很多學生都玩得很投入、很開心,還領取了獎品。
對于該活動,漳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林琦說,結合某節課的特定知識結構,離開教室,換一種環境教學,會讓孩子更深刻地學習知識,當然這種活動只能起到點綴、補充的作用。
全國知名教育學者張文質也認為,把課堂搬到操場上,教學模式可以更靈活更有現場感,“不要把孩子框在具體的教學方式里,到教室外,也有很好的教學方式,這個活動生動活潑,在日常教學中,起到了補充作用,很有意義?!?/p>
猜“燈謎”
變身一 燈謎
“7/8,猜一成語?!薄?000,猜一成語?!薄坝憙r還價,猜一個數學名詞。”操場上,600多道數學題,變身一張張彩色卡片,掛在彩繩上,被老師們戲稱“燈謎”。
于是,每位學生都爭先恐后,生怕自己猜中的“燈謎”,被搶了?!拔揖鸵獬鰜砹??!比昙壍臅札垼ɑ┠弥莞灞?、鉛筆,不由分說地趴在地上算?!翱珊猛媪?,這比在教室里有趣多了!”三年級的林蓉(化名)很開心地說。
變身二 獎券
不單如此,還有的數學題,變成了“獎券”,扔進箱子里,讓學生們抽,抽中哪個做哪個。一雙小手主動伸進去,好奇自己的“獎券”上寫的是什么,拿出來一看,便大聲說:“大姐姐,大姐姐,你快來看,這道題我會!”“我們一直給孩子鼓勁,氣氛好緊張,也好開心啊?!笔苎麉⒓踊顒拥募议L楊先生說。
扔“保齡球”
變身三 扔保齡球
“6和8是7的鄰居。這句話對嗎?”小裁判雯雯(化名)問道。一年級的小姚(化名)不假思索,高聲喊道:“對的!”
這是“想得快投得準”游戲,5米外,5個酒瓶上標著“√”、“×”,判斷題答對并用壘球投中的小朋友勝出。
小姚手握著壘球,很認真地瞅了瞅,朝其中一個貼有“√”的酒瓶扔過去。
“哎,沒有中!”小姚拍著腦門,笑著說,“這是考數學,還是考體育啊?”雖然沒有過關,但他還是很開心。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2-17海滄區舉辦沙盤游戲治療培訓
- 2013-12-16童話劇改編成高甲戲進校園 文化融入游戲受青睞
- 2013-11-29廈門閩南童玩文化節下月4日舉行 體驗童年游戲
- 2013-11-25“桶桶半價”促銷“優惠” 莫將誠信玩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