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高峰時間過去了,原本擁擠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氣翻閱報紙的時候,有人走了進來。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個小男孩。
“牛肉面一碗要多少錢呢?”奶奶坐下來拿出錢袋數了數錢,叫了一碗牛肉面,熱氣騰騰的湯飯。奶奶將碗推向孫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著奶奶說:
“奶奶,您真的吃過午飯了嗎?”“當然了。”奶奶含著一塊蘿卜泡菜慢慢咀嚼。一晃眼功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飯吃個精光。老板看到這幅景象,走到兩個人面前說:“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運氣真好,是我們的第100位客人,所以免費。”
之后過了一個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對面像在數著什么東西,使得無意間望向窗外的老板嚇了一大跳。
原來小男孩每看到一個客人走進店里,就把小石子放進他畫的圈圈里,但是午餐時間都快過去了,小石子卻連五十個都不到。
心急如焚的老板打電話給所有的老顧客:“很忙嗎?沒什么事,我要你來吃碗湯飯,今天我請客。”像這樣打電話給很多人之后,客人開始一個接一個地來到小吃店了。“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數得越來越快了。終于當第九十九個小石子被放進圈圈的那一刻,小男孩匆忙拉著奶奶的手進了小吃店。
“奶奶,這一次換我請客了。”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說。真正成為第100位客人的奶奶,讓孫子招待了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面。而小男孩就像之前的奶奶一樣,含了塊蘿卜泡菜在口中咀嚼著。
“也送一碗給那男孩吧。”老板娘不忍心地說。
“那小男孩現在正在學習不吃東西也會飽的道理呢!”老板回答。
呼嚕……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問小孫子:“要不要留一些給你?”
沒想到小男孩卻拍拍他的小肚子,對奶奶說:“不用了,我很飽,奶奶您看……”
中國有句廣為人知的古話-“百善,孝為先”。孝親敬老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與禮儀。中華民族的孝文化歷史悠久,源源流長。在傳統文化中,孝文化最受推崇。人生于世,長于世,源于父母。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教給我們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辛勤地養育,作為兒女是終生難以回報的。所以說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最基本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道德。
道德把孝敬父母列入規范,法律把贍養父母定為準繩,輿論將虐待父母作為譴責對象。那么,作為子女對父母、祖父母要講究哪些禮儀呢?
首先,要尊敬孝順父母,虛心聽取父母的教導,并經常性地給予問候;幫助父母分擔家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婚后另居,子女要經常回家探望父母;要支持理解父母喪偶后再婚,不能粗暴干涉;要理解老人的一些特殊心理與行為特征,父母嘮叨時不可以表現出厭煩甚至出現抵觸情緒。其次,出入都要向父母打招呼;行蹤去向要主動告訴父母,以免為之擔憂;早、晚應向父母問候;吃穿娛樂要懂得禮讓父母;父母生病應全心照料等等。
父母兒女親情,是人類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形成的基礎情感,也是今后各種品德形成的基本前提。如果人類應該友愛,那么首先應該懂得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試想,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那誰還相信他是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呢?那么,又有誰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2-11小孩9歲前要學會的25條禮儀(圖)
- 2013-12-11高考:遵守考場禮儀 做文明考生
- 2013-12-11幼兒春節禮儀教育
- 2013-12-11校園文明禮儀
- 2013-12-11服飾禮儀禁忌及著裝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