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深垅民族小學善心“鎖”暖冬 2013-11-29 10:05? ?來源:寧德晚報 我來說兩句 |
“我只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無法上學的鄉村孩子有機會進入校園。”采訪中,陳守慶笑著對記者說。 |
孩子們列隊依次領取愛心禮物 孩子們夾道歡迎愛心人士 家長為幼兒代領了校服,真是開心 穿上愛心羽絨服,全身都是暖烘烘的 領到這么好的禮物,大家合個影吧 愛心人士親手為孩子們分發校服 領到新校服,孩子們心中頗感滿足 校長給孩子們領來了食用油 愛心人士來到疊石鄉古林自然村慰問特困孤兒 “到了,前面就是。”隨車回校的洪校長一聲提醒,在山道間轉得有點蒙的腦子才意識到此行的目的地——深垅民族小學終于到了。車子停在距校門口50米處,只見20多個穿著各色服裝的學生分成兩列夾道歡迎。“歡迎、歡迎,熱烈歡迎!”,剎那間,興奮的口號聲和著校長和老師們的掌聲,打破了山野的靜寂,給人以熱情奔放、精神振奮之感。11月6日,福鼎市卓氏鎖業老板卓廷兵和福建省鎖業協會秘書長趙飛輝及浙江臺州和江蘇無錫的鎖業同行等十余人組成的愛心群體,帶著訂制好的56套校服、42件羽絨服和價值1600元的體育用品、文具及兩箱食用油、兩箱味精、大米、精面條等學習、生活用品來到福鼎市深垅民族小學開展寒冬送溫暖活動。 深垅民族小學始建于1954年,校舍簡陋的深垅小學,位于福鼎桐城街道浮柳村深垅自然村,是福鼎市民族散雜聚居區為數不多的民族小學之一,也是桐城街道唯一的農村寄宿制小學。學校現有小學教學班6個,在校學生56人,其中寄宿生42人;幼兒班2個,在園幼兒28人。 近年來,學校面對城市化進程加快與大部分地方撤點并校的挑戰,在南溪水庫退休職工陳守慶老人十幾年如一日的愛心堅守下,使學校成為一所遠近知名的寄宿制民族學校,在校學生吃飯、住宿、學費全免。學校先后多次被評為福鼎市文明學校、福鼎市桐城街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深垅小學學生多來自偏遠山區貧困家庭,其中絕大部分是孤兒、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很多孩子因為生活困難陸續輟學,學校也面臨被撤點并校。1999年以來,社會愛心人士陳守慶多方籌集經費數十萬元,將簡陋的校舍改造成寬敞明亮的學生公寓,配備了食堂、餐廳、宿舍、浴室和洗漱設備、衛生間。不僅為學生免費提供營養、衛生、可口的一日三餐,還做到光線良好、消防安全設施到位。學校合理安排寄宿學生的學習、活動和休息,同時為困難學生解決學費、住宿費等問題,使數十名特殊家庭、貧困家庭的輟學孩子重返校園。近年來,有6名學生考上福鼎一中……得到了學生家長、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與支持,成為桐城街道乃至福鼎市教育界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陳守慶老人的助學事跡也多次在省、地區級報刊媒體上刊載傳頌,并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慰問中,當得知有位特困孤兒學生,因寄養在距此幾十公里外、山高路遠的疊石鄉茭陽村其80多歲老奶奶處,而沒法到校領取禮品的情況后,10余位愛心人士不懼辛苦,沿著蜿蜒山路驅車前往地處閩浙邊界的疊石鄉茭陽村古林自然村作重點慰問。愛心人士的到來,給仍然處于凜冽寒風中的祖孫倆以無限的溫暖。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來自江蘇無錫的一位不愿具名的鎖業愛心女士,當看到發布在鎖業QQ群上的愛心帖子后,不僅積極響應,并且只身一人坐飛機到福州,與福建省鎖協秘書長趙飛輝會合,一同來到福鼎獻愛心。而當看到這位80多歲的老奶奶還要照顧兩個孤兒時,這位女士決定給他們每月400元的資助。 采訪中,一位嫁到城區回娘家的婦女對記者說:“這里的老師好,學生在這里讀書從來不收錢。”一位老伯說:“學校校長和老師們都十分關心孩子們的安全,晚上都反復檢查鐵門,一有響動就起床。” “我只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無法上學的鄉村孩子有機會進入校園。”采訪中,被譽為該校“財政總監”的陳守慶笑著對記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