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歷史,中國無疑是世界上最重視教育的國家,2500年前孔子提出并躬身施行的“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是具有永恒價值的先進理念。然而對“類”的理解,卻被長期限制在不同階層、不同出身、不同才質等方面,而對占人口一半的女子,則一直未能享有與男子同等的接受教育并由此獲得發展的權利。這是歷史留給我們的一大缺憾。
但考察歷史不難發現,雖然中國自古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訓,但女子的才華一直是文人雅士津津樂道的美談,淑媛才女更是其贊美的偶像,傾慕之好逑。只是由于種種原因,其卓越才華的表現和傳播遠較男性困難,諸多閨秀詩人、畫家的成就被無情埋沒,能得展露者屈指可數。而另一方面,物以稀為貴,也正因是鳳毛麟角,方可成千秋美談。
歷史上才女的分野
在歷史上,才女之分野大致有二,一是大家閨秀,二是風塵女子。以出身不同,所以地位有異?,F予以簡要歸納。
(一)大家閨秀
大家閨秀是指家庭出身名門,受教育機會來自家學傳承的女中俊彥。在此行列中,為后世矚目者歷代皆有,現聊舉數例以示之。
1、首席女史班昭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因家學淵源,極擅文采。其父班彪,乃東漢大文豪,兄長班固和班超,亦頗有名于當時。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宮,教授皇后及諸貴人誦讀經史,尊之為師。班昭十四歲嫁與同郡曹世叔為妻,所以人稱“曹大家“。
班昭的貢獻,首為助班固修《漢書》,其中最為棘手的是《百官公卿表》和《天文志》,是班昭在班固去世后獨立完成。班昭另一兄長班超,志在萬里,成語“投筆從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便是因他而出現并流傳至今。
班昭的文采和理念,存留于她所撰寫的《女戒》之中。《七戒》內容包括“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等七章。本是用來教導班家女兒的私家教課書,不料京城世家爭相抄誦,不久便風靡宇內。就內容而言,是開“男尊女卑”理論系統教育之先河。由此可見,班昭不僅是史學家,也是文學家,兩千年來中國才女第一人。
2、曠世才女蔡琰
蔡琰,字文姬,又字明姬,其父蔡邕是東漢大文學家,也是大書法家。文姬自幼耳濡目染,博學能文,又善詩賦,通音律,兼長于辯。
文姬命運坎坷,一生三嫁。先遠嫁河東衛家,其夫衛仲道,為著名才子。夫婦兩人恩愛非常,可惜好景不長,不足一年,仲道便因咯血而死。
不久匈奴南侵。戰亂中文姬與許多被擄婦女一齊被掠至北地。她被迫嫁與左賢王,飽嘗了流落異族異鄉而屈從異俗之痛苦。她為左賢王生二子,也還學會了吹奏胡笳,并粗通當地語言。十二年后,曹操任丞相,思及恩師蔡邕唯獨女被掠北地,便派使者將文姬贖回。文姬一方面結束了多年來離鄉背井的痛苦的,但另一方面又要離開對自己恩愛有加的左賢王和天真無邪的兩個兒子,真是悲喜交加,只覺得柔腸寸斷,淚如雨下,從而留下了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文姬回到故鄉后,奉曹操之命,嫁與校尉董祀。董祀一表人才,通書史,諳音律,自視甚高。迫于丞相授意,無可奈何地接納了文姬。后董祀犯罪當死,文姬多方奔走,終于使曹操生憐憫之心,董祀保住性命。此后,董祀感念文姬恩德,夫妻比翼雙飛,溯洛水而上,長居于林木繁茂的山間。文姬傳世作品除《胡笳十八拍》外,還有《悲憤詩》,被稱為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酸楚激昂,在建安詩歌中別構一體。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27國學講堂:認識漢字“仁”
- 2013-11-27國學經典也可開發孩子智力潛能
- 2013-11-27國學講堂:認識漢字“勉”
- 2013-11-27“國學”中的書畫
- 2013-11-27小學自編“國學武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