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謬以千里 是禮儀之邦還是禮義之邦?
http://www.caoliu14.com?2013-11-27 15:39? ?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我國被譽為文明古國、禮義之邦。然而,國人卻不知從何時起,將“禮義之邦”誤為“禮儀之邦”。并且,這一錯誤在各種媒體中觸目皆是,大有積非成是、愈演愈烈之勢。例如,中華書局近年出版某學者關于禮樂文化的專著,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說:“中華是禮儀之邦”。在“百度”上輸入檢索項“禮義之邦”,跳入你眼簾的第一行字竟然是用粗體字標示的提醒語:“您要找的是不是:禮儀之邦”?在“禮義之邦”的檢索項下,獲得的檢索結果是70萬條,其中大部分還是“禮儀之邦”混雜其內;而在“禮儀之邦”的檢索項下,獲得的檢索結果卻高達612萬條。
殊不知“禮義之邦”與“禮儀之邦”雖一字之差,但涵義萬殊,境界之高下何止天淵。
關于“禮義”
“禮”和“義”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號稱“國之四維”的“禮、義、廉、恥”,“禮”、“義”居前兩位。“五常”、“六藝”、“八德”,“禮”、“義”皆在其內。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對“禮”字的解釋是這樣的:“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從示,從豊,豊亦聲。”清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認為“禮”是一個假借字,是從“履”假借來的。履即是人們穿的鞋子。段注曰:“履,足之所依也,引申之凡所依皆曰履。此假借之法。”而“禮”的意涵即是“所以事神致福”,也就是通過祭祀以達福祉。所以“從示”,“從豊”(段注:“豊,行禮之器也。”即陳放禮品的器物。),二者都決定了“禮”的意義范疇,都是“禮”的意符。而“豊亦聲”是說它身兼二任,既是這個字的意符(決定其意義范疇),又是這個字的聲符(決定其讀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11-27國學講堂:認識漢字“箴”
- 2013-11-27國學講堂:認識漢字“悅”
- 2013-11-27趣味國學:戲曲界為何稱為梨園行
- 2013-11-27近現代十大國學大師
- 2013-11-27國學講堂:認識漢字“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