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留守在鄉村土地上的“蒲公英”,由于父母進城務工,他們被留在鄉村老家,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在教學環境、教育資源嚴重缺乏的農村學校學習。他們是一群遷徒的“小候鳥”,追隨父母的腳步,落腳于忙碌的都市,與“城市花朵”一樣渴望上進,渴望飛的更高。然而受限于教育資源、物質基礎、家庭、成長等環境因素的影響,他們往往承受著比城市孩子更多的壓力。
由于這些壓力,很多農民工子女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引導其健康成長?
代理家長
結對幫扶農民工子女
“小手拉大手”、“結對幫扶”,使農民工子女生活上得到關懷,心靈上感到慰藉,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福鼎團市委按照“基層團組織或青年志愿者團隊+農民工子女+接力”的結對實施模式,組織各鄉鎮(街道)團委、市直機關、志愿者團隊與農民工子女建立結對關系,定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目前,已結對農民工子女較集中的學校8所,結對農民工子女2175人。
陳穎是山前街道團委街道長期結對幫扶的一名孩子,從小跟隨父母到城市打工,父母親忙于生計,常常疏忽了對她的學習、生活上的關心。活在自己小世界的陳穎,經常給同學們留下“不好親近”的感覺。通過志愿者們結對幫扶,經常與她談心,幫助解決生活、學習上的一些問題。慢慢地,她打開了自己的心扉,在家時能力所能及地幫父母分擔家務,在校品學兼優、熱情活潑,主動幫助別人。周圍的同學都說她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陽光多了。
“每個孩子都應該被寵愛,應該享受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個待遇,這就是最好的未來。”5月22日,福鼎市山前中心小學的梯形教室熱鬧非凡,一場“擁抱中國夢——關愛留守兒童、關愛農民工子女主題活動”在這舉行。小小的舞臺上,留守兒童、農民工子女的一首《最美的未來》,讓現場的與會來賓和學生家長的眼眶濕了。山前中心小學全校共190名留守兒童及農民工子女,通過結對,他們都找到了自己的“代理家長”,學習生活豐富了,快樂常掛在他們臉上。
福鼎市婦聯也積極牽頭愛心媽媽、奶奶、檢察官媽媽、警察媽媽與留守兒童結對“一幫一”或“一幫幾”。今年“六一”,流美小學7名留守兒童和3名貧困學生和他們的“警察媽媽”便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兒童節。
走出去
科普大篷車開到海島鄉村
6月16日,一輛大巴車載著志愿者及科技工作室的科普儀器、教師上課道具、愛心捐贈品等,中途轉船來到海島崳山。在崳山小學搭起了臨時科普展廳,擺出了太陽能發電、磁懸浮、雅各布天梯、窺視無窮等各類各式的科普儀器,科技志愿輔導員為當地學生講解每件科普儀器的科學原理,通過現場演示和動手操作,讓同學們真切感受到奇妙科學原來與生活如此地緊密相連。使這些農村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到豐富的科普“大餐”的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的濃厚興趣。
同時,精心選送的藝術課程也在各個教室有序進行著,這些課程包括美術、音樂、跆拳道、手工、環保、珠心算、滑輪等,孩子們個個喜笑顏開,興奮地說:“不僅好玩,還長了不少見識。”
“走出去”是共青團福鼎市委依托青少年宮公益平臺開展關愛農民工子女行動的特色項目暨“燭光計劃”藝術課程百村行活動。每周“一、三、五”組織藝術、教育、科普志愿者到農民工子女學校及鄉村學校,開展關愛農民工子女送課下鄉活動。據了解,截至今年6月,該市關愛農民工子女行動暨藝術課程百村行已走遍全市50多所中小學,參與志愿者512人次,受益學生20000多名,捐贈愛心物資86000多元。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7-15馬尾區開展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活動
- 2013-07-10農民工的免費“學堂”
- 2013-07-10農民工子女暑期可享免費“第二課堂”
- 2013-07-09農民工子女自護教育夏令營啟動
- 2013-07-08農民工子女學習自護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