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瑯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東吳重臣,官至太傅。諸葛瑾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胞兄,其子諸葛恪也在東吳官至太傅。生于經學世家的諸葛瑾,治《毛詩》、《尚書》及《左氏春秋》。
諸葛瑾為避戰亂遷到江東,經魯肅推薦,為東吳效力,胸懷寬廣,溫厚誠信,深得孫權信賴。215年,諸葛瑾奉命出使,要劉備歸還荊州。219年,他跟隨孫權討伐關羽。221年,他被派往蜀漢前去求和,在緩和蜀漢與東吳的關系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呂蒙病逝,諸葛瑾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孫權稱帝后,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諸葛瑾,“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后也。父硅,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郡丞”。雖說也算得上是名門望族出身,但到了諸葛瑾父親諸葛硅這一代已經是明顯沒落了,盡管如此,諸葛瑾還是沿襲了后漢時期很多年輕學子的傳統,“少游京師,治《毛詩》、《尚書》、《左氏春秋》”。約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母親章氏去世,諸葛瑾“居喪至孝”,并且“事繼母恭謹,甚得人子之道”。但不久諸葛瑾的父親諸葛硅也病故,一家人頓時失去了依靠。不得已,諸葛瑾一家只好投奔叔父諸葛玄。諸葛瑾到達江東的生活,史料中沒有記載,但從諸葛瑾自己所說的“在流隸之中,蒙生成之福”等情況看,應該是比較清苦的。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由于孫權姊婿弘咨的推薦,諸葛瑾才正式成為孫權帳下的一員,從而邁上仕途。
215年,諸葛瑾奉命出使蜀漢,要求劉備歸還荊州,最后以分界結束。219年,跟隨討伐關羽,封宣城侯、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黃初二年(221年),劉備東伐吳,吳王求和。諸葛瑾別遣書劉備說和,有人以此上告孫權,權曰:“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222年,孫權受封吳王,封諸葛瑾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同年曹真、夏侯尚等圍朱然于江陵,諸葛瑾派兵救援,渡江時被夏侯尚火燒船只,水陸同時進攻所擊退。潘璋未知前來救援,而魏兵日渡不絕,并說:“魏勢始盛,江水又淺,未可與戰。”便將所領,到魏上流五十里,伐葦數百萬束,縛作大筏,欲順流放火,燒敗浮橋。作筏適畢,伺水長當下,尚便引退。同年,孫權稱王,封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
226年,孫權得知魏文帝去世后,于八月出兵攻,命吳左將軍諸葛瑾部兵分兩路進攻襄陽(今湖北襄樊),親自率軍進攻江夏郡(今湖北云夢西南)。孫權一路為魏軍所敗,遂撤兵而走。而諸葛瑾則被司馬懿擊敗,并斬殺吳將張霸,斬首千余級。十二月,升任驃騎將軍。236年,孫權北征,派右都督陸遜與中司馬諸葛瑾攻襄陽。陸遜派親戚韓扁懷揣奏疏上報朝廷,返回途中,在途中遇到敵人,敵人抓獲了韓扁。諸葛瑾聽后,十分恐慌,寫信給陸遜說:“大駕已還,敵人得到韓扁,將我們的虛實全部打聽清楚了。而且河水快干了,最好是趕快離去。”陸遜接報后并未作答復,卻催促人種葑豆(一種蔬菜),與眾將領下棋射箭游戲,一如平常。諸葛瑾知道后說:“陸伯言足智多謀,他這樣做一定自有考慮。”
于是親自來見陸遜。陸遜說:“敵人知道大駕已還,再不用為此籌謀,便專心對付我們。如今敵人已經守衛了要害之處,兵將已經出動,我們自己應當首先鎮定自如以穩住部隊,然后再巧施計謀,退出此地。如果今天就向敵人表明我們要走,敵人會以為我們害怕了,必然會來威逼我們,那就是必敗之勢了。”
于是二人秘密定計,令諸葛瑾坐鎮舟船,陸遜率領全部兵馬向襄陽進發。敵人素來懼怕陸遜,見陸遜要攻襄陽,立即退回城中。諸葛瑾便引船而出,陸遜慢慢整頓好隊伍,大張旗鼓地走上船。敵人不知究竟,反而不敢追擊,于是陸遜全軍安然退出。
241年四月,吳帝孫權分兵四路攻魏:衛將軍全琮率軍數萬出淮南決芍陂(今安徽壽縣南)之水,威北將軍諸葛恪攻六安(今安徽六安東北),車騎將軍朱然攻樊城(今湖北襄樊),大將軍諸葛瑾攻祖中(今湖北南漳蠻河流域)。五月,全琮入侵芍陂,朱然、孫倫圍攻樊城,諸葛瑾、步騭侵掠柤中,司馬懿自請出兵往討。同年,諸葛瑾病故,死時六十八歲,死前命人葬禮應該簡單進行。
諸葛瑾墓在常州市郊北港鄉連江橋下塘,墓為土墩,占地約五畝。墓前原分左右兩墩,一為印墩,一為劍墩,清道光年間,曾在墩下挖出篆文“諸葛子瑜之墓”字樣的小玉碑,另出土漢代玉鎖、玉豬及銅鏡、陶瓷器皿等。今墓已不存,土地為北港磚瓦廠使用。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4-17晉江舉辦“經典國學”進社區活動
- 2013-04-01廈門國學班教授傳統文化 童學館娃娃穿漢服拜孔子
- 2013-03-25石獅:國學經典進校園 詩詞歌賦潤花朵
- 2012-11-29第3屆海峽兩岸國學論壇昨開幕 百名專家鷺島論“道”
- 2012-11-29海峽兩岸國學論壇開幕 吸引近百位海內外權威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