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校校長 自費請學生種樹
每棵樹還配一塊牌子,注明可以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和有害物、排放多少氧氣,這讓孩子們很有成就感
種樹讓孩子們對環保有了切身的感受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3月14日訊(記者 廖慶升/文 包華/圖)
他叫黃建希,福州金山一所私立培訓學校的校長,環保教育和種樹,原本和他沒啥關系,也不會為他自己以及學校帶來絲毫收益。但從2007年開始,每年的植樹節,他都會自掏腰包,請學校里的上百個學生,一起到學校周邊種樹。
黃建希說,辦學校,不是開個店鋪賣點東西這樣的一錘子買賣,教育學生,也絕不僅僅是提高他們的成績,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如何做人做事,與其一直在口頭上宣傳環保,還不如帶著孩子們多種幾棵樹。
培訓學校創辦后,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觀察,黃建希發現很多學生連鋤頭、鏟子都區分不清,更不要說使用了。于是,黃建希決定開設勞動課,讓孩子們認識并使用這些工具。
“剛好碰上植樹節,那就干脆去種樹吧。”為了不增加學生的負擔,黃建希自己掏了700多元錢,買了20棵樹苗和一些工具,向社區要了塊閑置空地。100多個學生,6個人一組,花上小半天時間,就把樹種上了。
在黃建希看來,讓學生種樹,既讓他們認識并使用工具,懂得團隊合作,更讓學校周邊變得更綠。
種樹前,黃建希還會讓老師制作一塊牌子,除了樹名,還會附上這樣一句話:一棵這樣的成年樹,每年可以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和有害物質,排放多少氧氣。
簡單明了的介紹,讓學生們很有成就感。“學生們看了牌子后就知道,自己種的這棵樹,對環境居然還這么有用。實踐遠比說教有用。”黃建希說,除了種樹,他偶爾還會帶上學生們,到垃圾場看看,自己平時扔掉的垃圾,原來味道這么難聞,還堆成山,那么難看,“我就讓他們回去后少扔垃圾。”
黃建希說,現在自己面臨的更大問題是,市區內很難找到適合種樹的地方。“學生們都還小,去郊區不現實。”他希望政府部門能規劃一些近的地方讓市民種樹,“讓大家都能感受到,自己在為這個城市的綠化做了貢獻。”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