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爭氣,學習名列前茅
這些年來,李可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和尷尬。每次老師說“聽懂的同學請舉手。”雖然很想,但李可卻始終難抬起手來。“手不聽使喚,就連翻試卷都很吃力。想喊老師幫忙,又怕影響其他同學。有時好不容易將試卷翻好了,橡皮和筆又掉在地上,沒法拾起來……”此外,上廁所也成了一件讓李可尷尬的事。孟祥霞每天都要拿著尿罐來學校幫兒子接小便。“上午是在做課間操時,下午是在做眼保健操時……媽媽不好意思進男廁所,就在廁所旁一個隱蔽的角落幫我。”
瘦弱的孟祥霞看上去有些疲倦,但并不言累。“孩子脾氣好,從來不抱怨。倒是我有時太累了跟他發火,他也不回嘴……”兒子的學習成績讓鮑玉友感到自豪,“剛進一中時,他是年級200多名,但第一次月考時,他就考了年級第27名……后來一直穩定在年級50名左右。”
堅強樂觀,希望報答父母
面對李可,記者讀出了一種超出同齡人的成熟和穩重。“讀初中時老師就總跟我說,你家李可真樂觀。”孟祥霞說。對于生活,李可充滿了感恩,“老師同學對我都很好,他們會推我出去轉轉,還幫我收拾桌子。爸爸晚上偶爾回來晚,同學們會把我背下樓。”當著記者的面,李可用手拿起筆,一筆一劃地寫下了8個字“天藍水綠,鳥語花香”。“我真想感受下外面的景色啊,可我的情況,只能報省內的大學,多少有些遺憾。”他笑了笑。
現在,李可的父母喜憂參半。喜的是兒子的好成績,憂的則是家中五六萬元的債務。鮑玉友每個月只有幾百元的收入,而李可因此早就停止了治療,在治病和上學之間,他寧愿選擇上學。“不管多苦,只要孩子想讀書,我們都會幫他完成心愿。”鮑玉友說。李可則更樂觀,“人生本來就是一個持續斗爭的過程,我是不會放棄希望的。”他說,即使上不起大學,也可以靠寫寫文字、做家教來減輕家里負擔。他說,自己很想報答父母。(記者王翠/文王從啟/圖)
男孩從小愛哭,但一場怪病后卻變得堅強;父母艱辛助他求學,
雖然“失去”雙腿,他仍“站”了起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