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華偉繪
開欄的話:10月下旬,幾場中俄少年足球賽,引來諸多爭論。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孩子體質下滑遠比球隊戰績不佳更令人憂心。
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我國學生的視力不良檢出率繼續上升,并出現低齡化傾向;肥胖檢出率繼續增加;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緩慢下降等。可以說,近視、肥胖和體質下降,已經成為扼殺我國青少年身體健康的三大“殺手”。
對于這個由來已久的棘手問題,國家并非不重視,學校并非不作為,家長并非不關心。從國務院針對學生體質問題下發的文件到教育部力推素質教育改革,從陽光體育冬季長跑到“每天鍛煉一小時”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近些年全社會一直在不斷呼吁和督促,以期遏制青少年體質下滑趨勢。遺憾的是,這些努力并未給孩子體質帶來根本性好轉,“中學男生做不了一個引體向上”、“大學生軍訓頻頻暈倒”之類的新聞動輒見諸報端。很多人不禁追問:在“家家一個寶,吃穿給最好”的當下,我們的孩子咋就變成“小胖墩”、“小四眼”呢?
本版今起推出“把脈青少年體質”系列報道,全面探尋當前青少年體質持續下降的深層原因和解決之道。
每天早上7點,北京三里屯小學的操場上,總有幾十個孩子提前半小時來到學校,在體育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跑步等體育鍛煉。他們并不是學校運動隊的隊員,而是屬于學校為幫助肥胖學生減肥特意成立的“小胖競走隊”。
曾經,“胖”是生活富裕的象征,夸人家孩子“長得胖”,家長聽了美滋滋。可現在,“胖”卻成了許多家長、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一塊心病。日漸蔓延的肥胖問題,不僅傷害了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長,也成為威脅青少年體質的一大“殺手”。
青少年體重超標
既傷害個體健康,又困擾社會發展
如今,隨意走進一間中小學教室,“小胖墩”比比皆是。據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我國學生肥胖和超重檢出率繼續增加。7—22歲城市男生、城市女生、鄉村男生、鄉村女生肥胖檢出率分別為13.33%、5.64%、7.83%、3.78%,比2005年分別增加1.94、0.63、2.76、1.15個百分點;超重檢出率分別為14.81%、9.92%、10.79%、8.03%,比2005年分別增加1.56、1.20、2.59、3.42個百分點。而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數據更驚人,北京的一所小學今年對全校545名學生中的487名進行體質測查統計,結果顯示肥胖學生有93人,占被測學生總數的19.1%。
“肥胖對‘小胖墩’的生理和心理都會產生困擾甚至傷害。” 共青團中央新時代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中心主任刁鐵民表示,由于肥胖,有的學生甚至在小小年紀就有脂肪肝、高血壓、高血脂或者糖尿病等多種老年人易患的病癥。在心理上,“小胖墩”很容易產生自閉,現在社會上的宅男、宅女中,肥胖孩子的比例很高。
“小胖墩”現象傷害的不僅是青少年個體,更會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社會人,青少年的肥胖決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刁鐵民認為,“青少年體質健康,往長遠看,會影響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國民體質健康水平。”“小胖墩”的增加,將會對我國的國民體制,包括公共醫療、福利體制等,形成很大的壓力和挑戰。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