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被父母遺棄的女嬰誰家都不要,已經50多歲、有了3個子女的老夫婦義無反顧將孩子抱回家中,19年后———
父親離世,家境貧寒的女大學生帶著病重的母親上大學。在這個我們已經有些耳熟的故事中,主人公卻是一個養女。
10月30日,在呼和浩特市賽罕區羅家營村一間租來的樓房里,記者見到了呼和浩特職業學院生物化學工程學院19歲的大一學生張小平。她反反復復地說:“生活上的困難畢竟得靠自己解決,總不能一味依賴別人!”
“你們這么老了,怎能養活這個孩子呀?”
這就是張小平,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她不愿意多談自己兒時的事。關于她的身世,記者多半還是從學院的李文生老師口中得知的。
張小平的媽媽陳貴女是她的養母,老人已是73歲高齡。陳貴女以及鄉親們誰都沒有想到:“這個撿來的孩子有良心,頂大用了!”
19年前,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宏河鎮后◇◇兔村,一個僅有1個月大的女嬰被親生父母拋棄了。一位靠做紙火為生的老人張瑞不忍心幼小的生命就此凋零,義無反顧地將凍得瑟瑟發抖的女嬰抱回了家。那時,老兩口已經有了3個子女。
“你們這么老了,怎能養活這個孩子呀?”村里人的擔心不無道理,這個家庭實在太貧寒了。當時,陳貴女與老伴兒張瑞也都已50多歲了,孫子都比這個女嬰大好幾歲。陳貴女決定四處問問,看誰家愿意收養這個孩子。可是,誰也不想收留這個小包袱。
“等孩子長大了,出脫得水靈靈的,乖巧懂事,人見人愛,這時,很多人見我把小平養得挺好的,反倒想要這孩子了。”陳貴女說。
疼愛她的養父患食道癌離世了
“爸爸媽媽一直沒告訴我身世,直到爸爸患了重病。一天晚上,一家人心里不痛快睡不著的時候,他們才跟我說起了這事兒,說我待在這個家里太可憐了,受了很多委屈。其實,我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是撿來的,我這條命是他們給的,這也是我此生最大的幸福!”張小平緩緩地訴說著令人心酸的往事。17歲那年,當別的90后躺在父母的臂彎里享受恩寵與溺愛的時候,張小平卻不得不接受一個噩耗:疼愛她的養父因患食道癌離世了。
“爸爸生病時,我每個星期都請假回去,想多陪陪爸爸媽媽,幫媽媽減輕點負擔,讓他們感覺不那么孤單。”多年來,養父張瑞為了供養她好好讀書,從村里搬到了縣城,他除了做紙火外,還要到建筑工地打工,換取微薄的收入來支撐這個家。艱辛的生活讓張瑞病倒了,他沒舍得去醫院看病,久而久之拖成了重病。
“把媽媽照顧好,我才無愧于心!”
眼前這個瘦弱的女孩,讓人看不出她究竟有多大力量,能否背負得起這個脆弱的家,但她的努力卻是實實在在、真真摯摯的。“媽媽一個人在家里,飯也不好好吃,衣服也沒法換洗,我不放心。我還年輕,吃穿和享受的日子還在后面,如今我苦點、累點不算什么,真要等到我有能力了,還不知道是何年何月,那時即使想給媽媽買點吃的,她也未必能吃得進去了!”
陳貴女是一個撫育了4個兒女的媽媽,每個孩子盡點孝心,張小平也就不會如此辛苦了。可是,張小平卻沒這樣想。“靠天吃飯,打工為生,哥哥姐姐的負擔都很重,他們的孩子都還沒有成家。我覺得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我要盡義務,做到問心無愧!”
“她就是這么仁義懂事。”陳貴女說,小閨女一邊上大學一邊照顧自己。節假日她都要出去打零工,賣甜點、發傳單。“她有吃的從來舍不得吃,總留給我。哪怕是同學給她一個糖果,她都給我拿回來,還說自己吃過了。我心里明白,她哪有錢買零食呢。可她總給我買一些我能吃得下的軟和的東西,比如葡萄、面包、蛋糕了。打工掙來那點錢,她都給我買線衣、褲子回來,自己連一件新衣服都不舍得買……”
知恩圖報換來眾多陌生人的幫助在張小平入學前,學校就了解到母女倆的故事。按照學校規定,大一新生是不允許住在校外的。但考慮到張小平母女的特殊情況,學校同意她們在校外居住。
“很多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給了我很多幫助和感動。”如今,在眾多好心人的幫助下,張小平大學期間的部分學費有了著落。談到未來,這株“微笑的向日葵”說:“我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努力學習,提高技能,等以后有了能力,也會像幫助過我的好心人那樣去幫助別人,回報社會。”(記者 劉春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