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菜工程”不但讓孩子們吃得飽,而且吃得更營養。
過去:一手提咸菜 一手提大米
在這些孩子們中間,一個靦腆的小女孩余小霞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她是寄宿生中最小的一個,吃飯的時候還需要旁邊的姐姐幫忙盛飯,招呼她坐下來一起吃。余小霞告訴記者,她家里平時的飲食并沒有像學校這么好,只能吃自己家種植的青菜。
林校長告訴記者,以前沒有“青菜工程”的時候,孩子們只能自己從家里帶一整個玻璃罐的咸菜,越咸越好,一方面可以吃得久一點,越咸越配飯,另一方面也不用太擔心會壞。“每次學生回來學校,都跟外出打工似的,一手提著一大罐咸菜,一手還要提著大米,只有帶來學校煮才能吃得上米飯。”而如今,雖然學生還是要自己帶大米,但至少能保證每天都有可口的飯菜可以吃。
現在:有菜有肉有水果 學生也能提要求
即便飯菜看起來很是簡單,孩子們卻已經很滿足。“我在家里吃飯的時候,都不一定每一餐都有湯喝,可是在學校這里午餐晚餐都能喝上熱湯。晚上還有宵夜可以吃呢,我喜歡吃水果,有蘋果、香蕉等。”來自輝陽村六年級的張巧麗趁著嚼飯的空隙對記者說。
林校長表示,對于這些寄宿的孩子,學校方面都盡量安排好飲食搭配,做到營養均衡。“我們不能保證每餐都有肉,但是一個星期也都有兩三次葷菜。”林校長介紹,早餐每個學生一個雞蛋一個面包都是固定的,而午餐和晚餐則不固定,按照季節的不同變換菜的樣式,學生也能提出要求,“他們喜歡吃的,如果我們能做到就盡量滿足”。每晚的宵夜也是固定的,有的時候是花生湯,有的時候是水果。
保障:多項餐飲補貼 造福學生
記者從德化縣教育局獲悉,該縣早在2007年開始實施的“青菜工程”,有效地提高了農村學生尤其是貧困地區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健康水平,惠及該縣中小學生近3萬人。
而針對本次的營養改善計劃,市教育局財政科謝科長向記者介紹,我國啟動的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主要是面向全國范圍的。“福建省在學校餐飲補貼方面走在我國前列。2005年全省實施‘兩免一補’助學制度,向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免除雜費,并給寄宿生補助一定生活費的一項資助政策。”如今國家啟動了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對于我省來說,則是在原來基礎上的提高。
林校長對于這個計劃則表示了期待。“等到計劃實施下來,學生一星期就能多吃幾次肉了。現在孩子們依然要自己帶米來學校煮,以后可以考慮這方面也由學校幫忙解決,讓學生的餐飲水平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這樣營養就更能得到保證了。”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