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二:實在看不懂現在的孩子
14歲的小高是個乖乖女,父親老高每天負責接送孩子上學。
不久前的一天,老高到學校時,班主任說孩子已經回家了。老高回家,見女兒留下一封信:為離家出走給父母留下的道歉信。
老高兩口子一下子慌了神,一個個念頭不斷涌起:孩子被拐走?早戀?兩口子給雙方老人、班主任打了電話,到派出所報警,最后招呼了30多人,分別趕往火車站等交通要道。
第二天一早,失蹤了10多個小時的小高回到了學校。
心力交瘁的老高連忙“審問”女兒,追問出走的原因。沒想到小高卻滿不在乎:有朋友跟她說,沒有出走經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老高說,“我很關心孩子,對孩子也很好,可我們的年齡代溝太深,溝通太難,實在看不懂現在的孩子。”
心態三:“棍棒”出才女
老付和女兒之間相差了40歲。
老付是著名的牙科醫生,從農村孩子一步步走來,并不容易。他非常希望女兒成才,對女兒實施的是“棍棒教育”,他說,“如果只是考試沒考好,或者打碎了什么東西,我肯定不會打她的,而是安慰她。但各種培訓班是不可少的。”
老付的女兒除了正常學習,每周還要上4堂鋼琴課,2堂英語課,另外還得抽出時間學畫畫。最近一次考試,小付從年級前5名直線跌落到80多名,經過與班主任了解得知,小付放了學開始沉迷于網吧。為此,父女大吵了一架,弄得形同陌路。老付給孩子寫了一封長信,希望女兒能明白自己的心,可信在女兒枕邊放了一個星期都沒拆封。前不久,老付辭去醫院主任職務,并在女兒學校邊租房居住,以便監督管教孩子。
很是傷心的老付說,“現在社會競爭那么激烈,該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學好,我的一番苦心,孩子長大了就會懂的。”末了,他還自嘲說,“孩子身體健康,把書讀好,以后能做個自食其力對社會有用的人,我這個‘老爸’的任務就算是完成了。”
過分溺愛或放任自流
“老”來得子教育問題不可小視
“感覺越來越沒法知道他的小腦瓜里在想些什么?”、“他偷偷拿錢買內褲和時尚雜志,是不是青春期到了?”……這是許多“老爸”最焦心的事。
遇到這樣的問題,“老爸”們的普遍第一反應是:是不是我和他(她)的年紀相差太大?
“在生理年齡上相差較大的兩代人,可能會遇到一些常人不可想象的問題。”家庭教育研究專家樂善耀認為,一般高齡“老爸”在教育上出現的問題有5種,分別是:過分關注、過分監督、嚴厲懲罰、過分溺愛、放任自流,其中過分溺愛和放任自流最普遍。
樂善耀認為,“老爸”們能保持良好心態,掌握適當的方法和技巧,跨過年齡障礙并不成為問題。首先,孩子歡迎的是內心充滿青春活力、永不衰老的爸爸。不管自身的生理年齡有多大,爸爸都要保住一顆童心,善于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和孩子成為朋友。所謂年輕心態,和外形的英俊瀟灑全無關系,指的是能終身保持學習的動力,向自己的孩子學習,向不斷進步的時代學習;
其次,要用平視的目光看待孩子。親子關系是否良好,最關鍵的衡量標準是,兩者間是否能建立起平等、民主的關系。因此建議“老爸”們要彎下腰來和孩子說話,在同一個高度用平視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孩子;
第三,多留點時間給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爸媽對孩子發揮的作用、起到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老爸”哪怕事業心再重、工作再忙,每天起碼要保證半小時的“家庭共同時間”,“家庭共同時間”的有無、長短也是衡量“老爸”責任心大小的硬指標。
專家觀點
青少年的行為問題,往往“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顯現于學校,病情惡化于社會。”青少年問題專家宗春山認為,如果一個“老爸”只關心孩子的分數、學習、工作,那么這是一個無能的“老爸”。父親和子女間的溝通應該更為豐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話不談。同時,針對孩子成長中的特點要重點對待,尤其是青春期中的孩子,他們往往因課業壓力、渴求獨立、無法與家長順利交流、與朋友相處出現問題等,出現叛逆等現象。家長要多體諒,善加對待。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1-09-21同在一片藍天下 共享教育資源
- 2011-09-21住海景套房打高爾夫球 大學教育正被“貴族化”?
- 2011-09-20泉港區啟動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
- 2011-09-20“把脈”廈門市學前教育:入公辦園難 入民辦園貴
- 2011-09-20讓留守兒童享公共服務陽光 分數不能主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