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解決“留守孩”問題的關鍵在城市,政府、學校、社會齊努力,給他們多一些關愛
留守兒童不僅是教育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呂紹清分析說,農村留守兒童的產生來自于家庭和社會兩個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貧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農村到城市務工;另一方面,我國長期的城鄉二元體制以及社會對農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許多農民沒有辦法及能力帶著孩子一起走進城市。“留守兒童問題表現在農村,但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關鍵應該在城市。”改善農民工在城市里的就業生活環境,特別是改善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學校就學的政策環境,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治本之策。
呂紹清表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需要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要加強對流動兒童教育政策實施過程的監督,幫助一些有條件攜帶子女到城市讀書的農民工解決后顧之憂。同時加大對打工子弟學校的扶持力度,如定期對老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學管理質量等,使農民工子女也能在城市接受優質的教育。此外,還需要充分發揮農村學校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和監護作用。
記者在采訪中欣喜地發現,許多勞務輸出地已經行動起來,紛紛啟動留守兒童關愛工程,為留守兒童點亮心燈。
在山東省沾化縣,建立了“三知、三多、三溝通”機制,即熟知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多與留守兒童交心談心等。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沾化縣為943名留守兒童建立了個人檔案和聯系卡。沾化縣富國第一實驗學校校長王東方說,學校在3年前就開始關注留守兒童,除了建立專門檔案,還在留守兒童中開展了“五個一”活動。為每位留守兒童落實一名代理家長,每位留守兒童結交一個好朋友,每周打一次親情電話,每月舉辦一次主題教育活動,每月讀一本好書。沾化縣各學校還建起“親情驛站”,組織老師傾聽留守孩子的心聲,用真情解開一個個心結,有針對性地對留守孩子進行心理引導。組建了代理家長團,由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學校輔導員、任課教師、退休教師組成,幫助留守孩子走出孤獨和憂郁。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唱歌的是江西贛縣二中九年級的留守兒童小飛。這位大家眼里的頑皮小子,如今與班里同學組成了“櫻花六人組”,他們的夢想是當網絡歌手。給小飛帶來蛻變的就是贛縣的留守學生關愛工程。
早在2004年,贛縣就積極籌措資金建立“留守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專項基金,創辦了“留守學生”托管中心。贛縣沙地鎮中心小學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王金蓮14年來先后義務收留留守兒童326名,在生活上給予關照、精神上給予關懷、學習上給予幫助,把滿腔熱情和涓涓母愛無私地奉獻給了孩子們。贛縣陽埠鄉派出所民警許小春帶著4名女大學生在黃沙小學辦起了“留守孩托管班”,為32名“留守孩”帶去家的溫暖……
發展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之策。贛縣縣委書記李明生說,我們要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與推進“三化”(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建設、不斷改善民生相聯系,千方百計加大教育投入,給留守兒童送去溫情關愛。
(注:文中留守兒童均為化名)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11-30亳州市讓留守兒童在關愛中成長
- 2010-11-25長豐縣舉辦留守兒童法制講座推動平安校園建設
- 2010-11-25[河南] 濮陽清豐縣“12345”行動關愛留守兒童
- 2010-11-24[安徽] 亳州市新建留守兒童之家近千個
- 2010-11-18莆田城廂區 “五項制度”關愛留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