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當前制約幼兒教育發展的深層障礙有哪些?
儲朝暉:幼兒教育的科學研究不深入,普及面不廣,絕大多數家長對幼兒教育科學知之甚少。即便幼兒教師和幼兒教育專業的研究工作者,對幼兒教育的研究也不深入,我認為這是發展幼兒教育最急需越過而又難以越過的坎。
若包括幼兒教師和父母在內的幼兒教育責任主要承擔者對幼兒教育科學認知不足,投入再多的錢和精力,都難以提高質量。遺憾的是這次未能將研究工作放到應有的位置。在這樣的現實面前,國家政策制定者應該不失理性,應該看到家庭、社會和公共幼兒教育設施都是學前教育資源,而不能僅僅將公辦幼兒園當成是學前教育資源。發展幼兒教育要立足于建立全民參與的大幼兒教育,建立包括家庭、社會、專業機構在內的幼兒教育體系,而不僅僅是以辦幼兒園,或僅僅以辦公辦幼兒園的數量、幼兒入園率這些數據作為評價一個地方幼兒教育發展的依據。
“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是各項工作中最關鍵的一項,這方面不僅需要投入,還需要在制度上有些特殊設置,比如幼兒教師的一些特殊才能發展的關鍵期和最佳期在15至18歲期間,所以在高校招生制度中就應該設置幼兒教師專業從初中畢業生里招收有特殊才能的人加以特殊培養的制度,同時在評價、就業、專業成長、職稱評定上也應該有相應的設置。
“加大學前教育投入”也不宜理解為政府包辦,同時政府新增的投入必須“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要首先用于解決那些低收入家庭幼兒的入園問題,解決尚未入園幼兒的入園問題。
記者:“國五條”出臺后,許多地方紛紛推出相應政策,比如北京提出投入50億元,5年解決“入園難”;江蘇提出明年將立法實現公辦園為主格局。您怎么看當前各地的這些舉措,把一項任務變為長遠規劃、科學實施、有效運行的工作,切實解決問題,符合民意,您還有何建議?
儲朝暉:北京提出投入50億元5年解決“入園難”問題,首先我感到這些錢不夠,正因為不夠,就更應該用在刀刃上,比如對合格民辦園的補助,對低收入家庭的幼兒進行學前教育補助。同時,在全市范圍內建立覆蓋全體適齡幼兒的學前教育經費補助體系,通過公辦園、補助兩種方式,保障學前教育的公平最大化,保障學前教育的效率最大化。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11-25重點解決城鄉結合部入園難 福建將增400余所幼兒園
- 2010-11-25國務院劍指“入園難”給學前教育開出十“藥方”
- 2010-11-22學前教育專家:破解入園難 公辦園至少占六成
- 2010-11-09福建緩解入園難 兩年內要新建469所公辦幼兒園
- 2010-11-05“國五條”能否破解“入園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