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網癮”背后潛藏哪些心理需求
趙春梅概括了孩子們從玩電子游戲中得到的滿足感,大致可以分為五種:電子玩伴、放松或逃避學習壓力(逃避)、獲得控制感和成就感(補償)、獲得攻擊滿足(攻擊)和社會交往。
而孩子的這些心理需求與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包括家庭結構、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家庭關系和父母教養方式。
很多人認為,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的孩子更易出現心理問題。趙春梅經過研究發現,家庭功能被損害,比如發生經濟困難、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少、父母的監管力度不足或父母的教養方式沖突時,無論家庭結構是否完整,都會損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單親家庭中,孩子可能沒有得到應有的父愛和母愛,或存在一定的經濟壓力,加上自卑感強,自我價值感低,進取心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弱,缺乏安全的情感依戀。
而有的家庭形式上是雙親,卻有可能比單親家庭還要糟。數據顯示,頻發的、高強度的、未得到妥善解決的家庭沖突,對孩子的情緒安全有顯著影響,讓孩子更有可能選擇玩電子游戲來逃避煩惱。家庭沖突性質越嚴重,孩子感受到的對自身的威脅越大,自己的應對能力越差,自責程度也越高,特別是父母發生沖突的內容與孩子有關時,孩子一定會自責、痛苦,感到夾在父母之間左右為難。這時,孩子一旦喜歡上電子游戲,就很容易將其作為輕松地逃避現實生活中各種煩惱的方式。
同時,與歐美等西方國家相比,學習成績對于中國青少年的影響要重要得多。學習差意味著在老師、同學和家長心目中的地位低,失敗感強,容易產生厭學情緒,一旦接觸到電子游戲并從中獲得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得的成就感,就很容易沉迷。加之網絡游戲具有隱匿性,如果玩得好還隨時會得到網友的鼓勵和稱贊,讓游戲者忘記現實中的煩惱。
趙春梅在對成癮傾向組的孩子和父母進行訪談時,感受最強烈的就是家庭關系中的冷漠。有時一個家庭盡管沒有爆發沖突,但帶有緊張性質的冷漠,也會給孩子造成困擾。一個“網癮”孩子的母親告訴趙春梅,這個孩子上學坐公共汽車非得有單獨的座位才肯上車,否則寧肯遲到也不肯站著或者挨著別人坐。因此,他最喜歡的游戲是《仙境傳奇》,因為在那個游戲里“得體現關愛,然后升級,然后聊天……可以自由,感到溫暖”。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6-25淮安“網癮少年”大逃亡
- 2010-06-25引導孩子健康上網 專家稱家庭關系好可能克服"網癮"
- 2010-06-10母親苦勸16歲兒戒除網癮 兒竟拿繩讓母去自盡
- 2010-03-08網癮少年:“我希望有個和大人辯論的機會”
- 2010-02-08網癮青少年以“網絡游戲成癮者”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