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您也許遇到過這類事情:不懂事的兒子竟拿著您的高級口紅當彩筆,在家里潔白的墻壁上畫起了卡通人物;您剛買回來的漂亮臺布,卻被正在練手工的女兒剪得千瘡百孔,原來她想把臺布上的那些漂亮花朵剪下來做拼圖;盡管您整天教育孩子要誠實,但突然有一天您卻發現兒子經常撒謊;本來您多次告訴孩子要少吃糖,吃糖太多對牙不好,可是女兒卻拿著糖躲到被窩里偷偷吃……
“那一瞬間,我覺得自己的肺都快要氣炸了!”有的家長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感受。于是,家長情緒激動、態度粗野、大發雷霆,而孩子往往對家長的情緒產生強烈反感,導致更加叛逆。有的家長面對這類事情時,往往是疾風驟雨似的嚴肅批評,意在使孩子改正,但卻收效甚微。其實,專家曾做過調查,結果顯示,當家長在孩子面前大呼小叫時,孩子只注意家長怒氣沖天的狀態,根本沒有聽家長在喊叫什么。殊不知,在關鍵時刻以冷靜態度促進孩子自我反省、悔過自新,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則故事曾經感動了很多人,而這則故事同樣帶給很多人以思考。一位母親問她5歲的兒子:“如果媽媽和你出去玩,我們渴了,又沒有帶水,而你的小書包里恰巧有兩個蘋果,你會怎么做呢?”兒子歪著小腦袋想了一會兒,說:“我會把兩個蘋果都咬一口。”可想而知,那位母親當時有多么的失望。她本想像別的父母一樣,對孩子訓斥一番,告訴孩子自私有多么的可怕,然后再教孩子以后怎么做,可就在話即將說出口的那一瞬間,她冷靜了片刻,改變了主意。母親摸摸兒子的小臉,溫柔地問:“能告訴媽媽,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嗎?”兒子認真地眨眨眼睛,帶著一臉的童真說:“因為……因為我想把最甜的一個留給媽媽。”霎時,母親的眼里閃動著淚花。有一位教育學家每次演講時都要向家長講述這個故事,并且感慨地加以點評道,這位家長是幸運的,因為她對待事情時的冷靜態度,對兒子的寬容和信任,使她感受到了兒子的愛;而這個男孩也是幸運的,他那純真而善良的流露,是因為母親給了他把話說完的機會。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6-25引導孩子健康上網 專家稱家庭關系好可能克服"網癮"
- 2010-06-22小學生傾向于找媽媽談心 父愛缺位孩子易出問題
- 2010-06-18專家指導因材施教 性格都寫在孩子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