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心理或是源自家長
攀比的內容有各式各樣,可能比誰有好吃的、玩具高級,也可能攀比成績、攀比交際能力。“對于純粹提出物質要求的孩子,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幫助其建立更強大的內心,”劉中良認為,內心不夠有力量的孩子,往往不自信,容易因一兩件小事物而自卑,希望在攀比中獲得自信。
有時候,孩子內心不夠有力量很可能源于自己父母。有些家長本身很要強或是家中經濟不太寬裕,怕自己的孩子受人欺侮,讓人瞧不起,當孩子說某某有什么東西時,父母便迫不及待為自己的孩子買一份,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這也是導致孩子產生攀比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
建議:
家長要學會問問題
劉中良以手機為例,給家長們提出建議,當孩子要攀比買貴重的物品時,家長要學會多問問題,盡量科學合理與孩子溝通,幫助他們在一件看似簡單的買手機的舉動中收獲更多。
1.你買這個手機要做什么用呢?
劉中良說,弄清孩子的動機很重要,家長有時候想不到,孩子要買手機,或許是用在合理途徑,“我曾經遇到一個小男孩,是學習班長,學校活動多,有手機方便和其他同學聯系”,劉中良建議,只要用途合理,家長不要斷然拒絕買手機。
2.這部手機要一千多元,太貴,可否想其他辦法?電話費問題怎么解決?
這時候建議先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辦法,然后家長引導,比如拿孩子的壓歲錢,或者讓孩子通過家務從父母那獲得報酬,這樣可以盡量避免孩子不勞而獲的心理,讓他(她)學會通過自己勞動努力來獲得回報。
3.如果買了影響學習怎么辦?
想必這是多數父母關心的問題,“學生以學習為主,怎么能玩手機?”這句話家長最好先藏在心中,不要以責備口吻對孩子說,先讓他們主動思考下,如果影響學習,如何懲罰自己。同樣是懲罰,從孩子和家長嘴里說出來,效果可大不一樣,被動受懲罰容易出現逆反或抗拒心理,變被動為主動,孩子更容易積極努力,不讓買手機影響學習。(李劼)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08-01-21校園盛行“人情消費” 學生攀比愁煞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