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入不足家庭負擔增重
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就明確提出:“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在本世紀末達到4%.”時至今日,17年過去了,這個“4%”的政策目標仍未實現。今年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再次提出:“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2012年達到4%。”對這個由來已久的“4%”,沈有祿表現出一種不置可否的態度,“估計2012年4%的目標還是不能實現,政府對教育的重視度不夠啊。”
國家投入的教育經費不足,導致家庭承擔的教育負擔越來越重。包括很多公辦的幼兒園在內,由于國家投入的經費不夠,只能通過增加入托費、收取贊助費等手段維持運營。沈有祿認為,在我國現有的國情下,一個孩子能接受什么質量的教育,基本上取決于家里經濟條件。“進城務工人員的經濟條件擺在那兒,雖然他們的孩子也在城市生活,但要想獲得跟城市孩子一樣均等的教育機會,尤其是實現學前教育公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納入義務教育目前不太現實
在國家教育部的網站上可以看到,《規劃綱要》的意見征求中,關于學前教育方面的建議最多。學前教育成了網友們最關注的一個話題。
和眾多網友的心愿一樣,賀懷陽等3名廣西人大代表建議,“把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范疇,普及學前三年教育。”
賀懷陽等代表認為,將幼兒教育納入國家義務教育范圍,對減輕家庭負擔,優化整合教育資源,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他們建議,今后應本著教育均衡發展的思路,對幼兒教育的管理做到堵疏結合,在大規模新建、改建、規范幼兒園的同時,依法加大對非法和不規范辦園行為的整治力度,消除安全隱患,取締無證辦園。
在沈有祿看來,學前教育公平的實現,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 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以促進其公平性的實現,目前來說還只是個設想。他表示,教育公平問題不是教育系統本身造成的,也不是教育部一個部門能解決的。我國現行的戶籍制度、財政制度等,都是影響教育公平問題的因素。比如說戶籍不在當地,上學就要交贊助費,這顯然不是教育系統造成的不公平。
所以說,教育公平問題不是出臺一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強調一下“教育公平”就能改觀和解決的,而是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協調和共同努力。這將會是個漫長的過程。中工網記者 龐慧敏 實習生 程冰心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6-10入幼兒園排隊8天8夜,誰之過
- 2010-06-109天8夜為爭搶幼兒園名額 96歲老太為重孫女排隊
- 2010-06-09從幼兒園到高中 一路“擇校”要花20萬 家長熱議
- 2010-06-04德化縣采取措施加強民辦幼兒園安全工作
- 2010-06-04平潭將清理整頓無證幼兒園 重新審發有證園許可證